2025河北企業100強、制造業企業100強和創新領先50強、服務業企業100強和創新領先50強榜單發布
上榜“優等生”強在哪?

7月10日,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員工在查看高強汽車板生產線。 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攝
11月13日,由京津冀三地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聯合舉辦的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發展峰會暨百強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石家莊召開。會上發布了2025河北企業100強、制造業企業100強和創新領先50強、服務業企業100強和創新領先50強榜單,并為入圍企業頒發了證書。
河鋼集團有限公司、敬業集團有限公司、冀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位列2025河北企業100強和制造業企業100強前三名。2025河北服務業企業100強前三名為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榮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五張新鮮出爐的榜單,既集中展現了上榜“優等生”們的強勁實力和創新活力,也成為觀察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
規模更大
百強企業入圍門檻達60.58億元
“此次上榜企業顯現出冀企高質量發展趨勢,整體發展呈現較強韌性。”省企業聯合會負責人表示。這一韌性最直接的體現,是入圍門檻的提升與企業營業收入的增長。
2025河北企業100強入圍門檻為60.58億元,較上年增長6.30%,增速比2025中國企業500強高5.08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46361.76億元,較上年增加630.53億元。
其中,龍頭企業展現出強大引領作用。河北鑫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入圍,使營業收入“千億俱樂部”成員增至12家。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較上年增加2家,新晉成員為冀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從產業結構看,制造業繼續擔當重任,63家制造業企業上榜百強。2025河北制造業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達到22.14億元,較上年增長10.42%,顯示出“河北制造”的強勁競爭力。
在百強企業榜單中,國企和民企分別為31家、69家。從分布區域看,石家莊、唐山、邯鄲三地繼續領跑,入圍數量分別為22家、19家和18家。
動能更強
百強企業研發投入總額達851.02億元
創新作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榜單中得到了充分印證。
2025河北企業100強研發投入總額達851.02億元,展現出強勁創新意愿。2025河北企業100強、制造業企業100強、服務業100強研發費用較上年都出現較大幅增長,分別增長13.92%、13.38%、11.88%。
增加的研發投入已轉化為顯著的創新產出。
2025河北企業100強、制造業企業100強、服務業100強擁有的專利大幅增長。長城汽車、東方物探、河鋼集團、中車唐山機車、晶澳科技等龍頭企業表現突出,擁有的發明專利均超過1000項,構筑起河北創新的“第一梯隊”。
省企業聯合會負責人介紹,我省已連續六年發布服務業創新領先50強榜單,今年更首次增設制造業創新領先50強評選,旨在系統展現全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目前,累計已有147家企業入圍服務業創新領先50強,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網星軟件有限公司位列今年前三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成為創新主力,構建起我省服務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
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制造業創新領先50強前三名,標志著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正成為“河北制造”的新名片。
質效躍升
制造業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凈利潤優于其他行業
縱觀榜單,河北制造業在保持規模優勢的同時,效益也實現顯著躍升。
2025河北企業100強中,制造業人均收入489.42萬元,人均歸母凈利潤7.34萬元,兩項指標均優于其他行業。
2025河北制造業企業100強中,重化工領域仍占據主導,鋼鐵行業規模優勢穩固,黑色冶金平均營業收入達824.57億元,位居各行業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企業盈利能力呈現結構性分化。
2025河北制造業企業100強中,86家盈利,60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長城汽車、石藥控股、誠信集團、文豐實業歸母凈利潤均超30億元。汽車及零配件制造行業平均歸母凈利潤達43.62億元,位列行業第一。
一批代表性企業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唐山百川智能自主研發多款智能檢修機器人,累計填補234項國內空白;石藥控股借助AI技術將新藥早期發現時間縮短超30%,早篩整體研發成功率提升50%以上。
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河北制造業企業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河北日報記者 馮 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