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凈菜”等主要“菜籃子”產品北京市場份額超四成
河北穩居供京蔬菜第一大省地位
——大數據里“讀”河北(十四)

10月28日,一輛滿載凈菜的貨車駛出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河北日報記者王偉攝
10月28日,從空中俯瞰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片規模龐大的現代化大棚十分醒目。
大棚里,一棵棵鮮嫩欲滴的生菜連成一片,工人們忙著采摘、分揀、裝筐。這些生菜主要供應北京市場,不到24小時就被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我們這里的生菜不愁賣,每天有10噸左右葉菜發往北京。”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理張新偉說,合作社是北京“菜籃子”重要生產基地之一,他們從田間生產綠色化、設施蔬菜規模化、采后處理冷鏈化和蔬菜深加工等方面著手,保障北京市民精品蔬菜的供應。
依托靠近北京的區位優勢,再有產量穩定、蔬菜品質上乘的加持,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北京京客隆超市、盒馬鮮生等都有長期合作。

10月28日,在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加工車間,工人正在打包彩椒。河北日報記者王偉攝
“我們每年供應北京蔬菜5萬噸,帶動周邊1400多戶農戶發展蔬菜種植。”張新偉說,合作社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合作,針對葉菜易蔫萎、易色變等加工環節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處理技術,有效延長蔬菜的保鮮時間,滿足北京市場對蔬菜產品的高標準需求。
種好河北“菜園子”,豐富北京“菜籃子”。近年來,我省統籌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將凈菜進京工作作為農業協同發展落實落細的關鍵舉措,堅持生產、質量、流通、銷售、品牌全鏈條一體化推進,在對接北京、服務北京中推動蔬菜產業提檔升級,越來越多的河北農產品成為北京市場的“搶手貨”。
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目前,我省已形成冀北夏秋露地蔬菜、環京津冬季設施蔬菜、冀東深冬溫室蔬菜、冀中南春秋設施蔬菜和衡滄高品質蔬菜五大產區的全域布局,實現四季鮮菜不斷、周年供應。“河北凈菜”等主要“菜籃子”產品北京市場份額超四成,河北穩居供應北京蔬菜市場第一大省地位。
在環京周邊地區支持建設一批蔬菜生產基地,是豐富北京市民“菜籃子”、鼓起河北農民“錢袋子”的雙贏之舉。
我省以環京蔬菜產業帶建設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環京津設施蔬菜、越夏食用菌國家級產業集群項目,在環京周邊布局建設玉田、固安、永清等9個20萬畝以上的蔬菜重點縣。實施千億級蔬菜產業工程,推動設施規模擴大和老舊設施改造,全省設施面積達到353萬畝。
為確保北京市場“日常供得穩、應急有保障”,我省與北京共建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183家。支持北京新發地在河北省建設了10個分市場,北京商戶在我省建設直供或訂單基地60萬畝。
“河北凈菜”進京是我省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既能保障北京市場供應,又可實現生活垃圾源頭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10月29日,在河北農速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農速源公司”)的凈菜加工車間,一棵棵沾著泥土的毛菜,經過清洗、去皮、切分、包裝等一系列處理后,變成一袋袋安全放心的凈菜,第一時間裝車發往北京。
“我們從源頭保障蔬菜品質,與深州市多個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立合作關系,建立蔬菜種植基地,通過綠色無公害種植,為生產加工優質的凈菜產品提供了原材料。”河北農速源公司總經理趙衛東說。
產地直采、商超直供,“河北凈菜”已成為北京市民餐桌上的美味。按照“基地環境整潔、生產過程規范、產品質量可靠、產后加工完善”的標準,我省培育了100家“河北凈菜”生產示范基地,為北京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凈菜。
新鮮,是凈菜的主打特色;物流,是凈菜進京的“大動脈”。然而,2023年5月以前,進京貨運車輛日間不能進入北京六環以內通行,這成為“河北凈菜”進京的制約點。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北京市為“河北凈菜”進京車輛配給“京籍”通行證,在證件辦理、車輛停靠、行駛范圍等方面給予最大便利。
“我們購買了冷鏈物流車,辦理了進京貨運通行證,再也不用卡著0時至6時進出北京。”趙衛東說,為提高凈菜進京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他們在北京市豐臺區投資建設了河北省首家“河北凈菜”共享倉儲統配中心。凈菜在該中心經過分揀后,最短時間配送到北京客戶手中,打通了“河北凈菜”進京“最后一公里”。
為進一步拓寬“河北凈菜”銷售渠道,2022年以來,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每年舉辦“河北凈菜”進市場、進超市、進社區、進飯店、進食堂、進餐桌“六進”活動100場次以上,覆蓋北京市130個街道、2000多個社區、300家星級餐飲企業,提高“河北凈菜”在北京的市場占有率。
在持續開展“河北凈菜”進京“六進”活動基礎上,我省與京東、美團等主流電商建立合作關系,有效提升河北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暢通農產品銷路,讓河北農戶從凈菜進京中獲得更多收益。(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