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是經濟運行的“血脈”,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11月12日,“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省交通運輸廳專場披露,五年間河北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六縱六橫一環”綜合運輸通道基本建成,預計鐵路達到8520公里,高速公路突破9000公里,港口通過能力躍居全國第四,機場總數增至29個……實踐深刻印證,交通強省建設不是簡單做加法,而是以系統思維重塑資源坐標,以改革邏輯打通要素梗阻,讓“大動脈”與“微循環”同頻共振,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打通“大動脈”,服務國家戰略的“河北擔當”愈發彰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是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笆奈濉逼陂g,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高速通道在燕趙大地全線貫通,京秦、石衡等20條段高速公路相繼落成,為河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鋪就快車道。京雄城際鐵路通車運營,3條高速、6條普通干線公路投用,為雄安新區建設注入強勁交通動能。26條鐵路、54條段干線公路與京津無縫銜接,環京通勤定制快巴8條主線、35條支線暢通往返,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交通紐帶更加堅固。交通半徑決定要素半徑,要素半徑支撐產業半徑,河北在國家大棋盤上穩穩落子,為自身發展贏得戰略紅利。

暢通“微循環”,城鄉協調發展的“河北溫度”可觸可感。交通建設不僅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民心賬?!笆奈濉逼陂g,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改造達3.75萬公里,31個縣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數量居全國第三,距縣城30公里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100%,縣、鄉級物流節點實現全覆蓋,“高速通到縣、快遞進村口、村民日通勤”成為現實圖景。這些深入田間地頭的“毛細血管”,讓山貨進城、工業品下鄉更便捷,也讓鄉村旅游、特色產業更興旺,城鄉二元結構在滾滾車輪上悄然消融。

激活“新引擎”,現代物流體系的“河北探索”走在前列。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是黨中央賦予河北的功能定位,交通運輸則是物流發展的“筋骨”與“脈絡”?!笆奈濉逼陂g,河北以運輸結構調整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加快發展網絡貨運和多式聯運,積極開辟海上、民航等多元化運輸通道,推動年均公路貨運量達21.6億噸、貨物周轉量8435億噸公里,2024年港口吞吐量超過14億噸,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15.9%降低至2024年的14%,今年前三季度又下降至13.8%。一個綠色、高效、低成本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正成為河北招商引資的新“王牌”。

車輪向前,河北向前。站在新的起點,河北必將以更具韌性、更有效率、更富溫度的交通強省建設成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提供堅實支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