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勇挑大梁·文旅新場景】
秦皇島日報記者 武藝群
清晨的北戴河老虎石公園,東方的海面泛出一線淺紅色,隨后暈成了暖橘色,接著是閃亮的金芒,浪花攜著金光吻著礁石,美不勝收;午后的北戴河新區阿那亞社區,大海與孤獨圖書館為游客營造出靜謐、治愈的氛圍;港口工業旅游區里,游客們循著開埠地老碼頭的鐵軌緩步前行,欣賞工業遺存與濱海風光交織的獨特風景……
如今,渤海之濱的秦皇島成為國內外游客旅游度假的熱門之選。作為中國濱海旅游的發源地,秦皇島以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根基,以創新業態為引擎,構建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朝著全國濱海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不斷探索前行。

北戴河老虎石公園游人如織。 (圖片來自《這就是秦皇島》)
旅游基因深植城脈
晨光熹微,年逾六旬的北京游客劉東升和家人來到北戴河鴿子窩公園的鷹角亭觀看日出。
“我年輕時就來過北戴河,那時候到海邊游泳。近些年我們每年夏天都來這里住兩個月,這里空氣好、環境好,更有種說不出的歷史韻味。”劉東升指著遠處的紅頂建筑說,“那些老房子,每一棟都像在講述過去的故事。”
那些老房子是歷經了百年風雨的老別墅,它們是秦皇島作為中國近代旅游發源地最鮮活的注腳——1898年,北戴河被辟為“允許中外人士雜居”的避暑地,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旅游區,開啟了中國近代旅游的先河。1979年,我國第一家旅游公司——中國國際旅行社北戴河海濱旅游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接待國外游客。隨著經濟發展,國內游客逐漸增多,旅游開始向大眾消費轉變。1984年,秦皇島成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旅游業快速發展。
山海相擁、陸海交匯,有宜人的海濱氣候、秀美的自然風光,更有古城與長城沉淀的歷史文脈,有緊鄰京津的區位優勢,疊加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秦皇島旅游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旅游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脈。隨著時代發展,秦皇島旅游經歷了從大眾化、多元化向全域化、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深刻轉型。
近代建筑群、秦行宮遺址博物館訴說往昔;藝術展覽精彩亮相,寫生游吸引眾多創作者駐足;夜間演藝流光溢彩,國際賽事激情上演,各類活動輪番登場;入境旅游持續回暖,生態康養游備受追捧……
時至今日,北戴河仍是國際游客喜愛的熱門打卡地。從今年6月中旬起,北戴河迎來一批又一批俄羅斯游客,他們對北戴河贊不絕口。“我們很喜歡這座城市,環境非常好,人們熱情好客,給我們家的感覺。”俄羅斯游客康斯坦丁說。
在長達百余年的歲月里,秦皇島港以能源運輸為核心使命,奠定了城市發展的基石,帶動城市功能、交通網絡、旅游影響力的提升。
時代的浪潮推動著轉型。隨著港口功能布局優化與產業升級,旅游成為老港口華麗轉型的重要選項。依托得天獨厚的港口濱海區位、豐富的工業遺產與深厚的歷史底蘊,秦皇島以西港開埠地為內核,以專業化能源碼頭和現代化集裝箱碼頭為兩翼,打造“一核兩翼”的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2024年成功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走進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開埠地碼頭巧妙地將工業老物件轉化為具有設計感的前沿裝飾,營造出獨特的懷舊工業美學氛圍。蜿蜒的鐵軌不再運輸貨物,而是穿梭于繽紛花海,其盡頭是由舊鐵路棧房改造而成的特色咖啡廳,游客沉浸其中,感受歷史與現代的奇妙交融。園區引入帆船游艇、濱海休閑、科普研學、港口觀光、工業體驗等多種旅游業態,賦予老港口全新的活力與吸引力,為秦皇島的旅游版圖增添了獨特的工業記憶。
“真沒想到老港口能變得這么洋氣,在這里不僅能看到工業風與海濱風光融合的獨特景致,還能感受到港口的歷史變遷。”來自天津的游客劉玥帶著父母在鐵軌旁拍照留念,言語中充滿驚喜。
創新驅動業態升級
午后,以碧海藍天為背景的阿那亞禮堂和孤獨圖書館成為無數年輕人鏡頭中的“詩與遠方”。來自山西的游客蘇雨和朋友專程為打卡圖書館而來。“面朝大海看書,這種體驗太獨特了!社區里還有沙丘美術館、音樂節、先鋒戲劇,完全顛覆了我對傳統海濱旅游下海游泳、吃海鮮的印象。”蘇雨興奮地說。
阿那亞以獨特的美學建筑、高頻的文藝活動和深度的社群運營,吸引了年均數百萬游客,帶動了整個區域旅游品質的躍升。
在北戴河新區,阿那亞的崛起并非個例。優美的濱海新大道將各具特色的文旅項目串聯成線,蔚藍海岸度假區以親子樂園、帆船俱樂部勾勒出家庭度假的歡樂圖景;如是海度假村融趕海戲水、觀海休憩于一體,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濱海度假的松弛感;漁島海洋度假區用溫泉與水世界構筑四季皆宜的嬉水樂園,全新打造的“螭吻九九”機甲演繹項目以東方神話為靈感、以科技裝置為載體,為游客帶來夜游盛宴。
“我們創新實踐,打造新模式,拓展新場景,開發新領域,推動景區向社區延伸、日游向夜游延伸、康養向旅居延伸,努力釋放消費需求,促進文旅消費穩定增長。”北戴河新區旅游和文化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常興良說。
在秦皇島,創新實踐賦予旅游新的表現形式。
暮色中的天下第一關城樓,長城光影秀在磚墻上躍動,裸眼3D技術將600年烽煙凝成流動的史詩,串聯起“夜秀、夜宴、夜游”消費鏈。在老龍頭景區,智能機器狗身披彩獅裝束翻滾騰躍,金屬骨骼與傳統醒獅技藝的碰撞引得游客陣陣驚呼。
古老長城遇見前沿科技是山海關文旅創新的縮影。山海關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斷挖掘旅游價值,豐富旅游業態,其創新不止于空間。山海關區通過發展長城節事、長城文娛、長城演藝、長城市集等,活化長城產品體系,每年平均舉辦各類文旅活動超1000場次。古城年博會的紅火、老龍頭舞龍大會的雄渾,與各類實景演藝活動構建起沉浸式體驗閉環。
遼寧游客趙女士一家在古城關市街邊吃邊逛,非遺渾鍋與老汽水的組合讓她覺得新奇又美味,“這趟來山海關,真不是只看個‘天下第一關’牌子那么簡單,它‘活’起來了,又古老又新潮,景觀、演出、美食都有更多新花樣。”
“我們以古城、長城為舞臺,將地方文化、非遺融入‘尋味山海’‘榆關大秀’‘文化巡演’等活動和產品中,讓游客沉浸其中、參與互動,獲得更豐富的旅游體驗。”山海關區旅游文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陸紅說,創新突破的關鍵在于文旅融合。
全域聯動四季宜游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旅游從傳統的觀光模式向深度體驗、全域覆蓋、城鄉融合的方向轉型,不僅為游客帶來更豐富的旅游體驗,也為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北戴河區北戴河村,42家特色藝術院落如明珠散落。非遺工坊里,孩子們正穿針引線,棉布在稚嫩手中漸成憨態可掬的布藝品。北京游客李艷輝已是第三次帶女兒入住村里的民宿。她說:“每次選不同民宿,讓孩子學手工,既接地氣又長見識。”
從“生態吸引”到“文化留客”,秦皇島旅游突破季節性與業態單一限制,向全域旅游深度拓展。
民宿經營者夏夢盈發現,隨著旅游方式的轉變,游客喜好發生了變化,“他們從最初的參觀游覽轉變成為體驗到了什么、帶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她精心打磨的民宿,從建筑空間到服務細節都指向為游客提供飽滿的體驗感和情緒價值。
從碧波蕩漾的海岸線到浸潤人文的街巷村落,從激情澎湃的潮玩現場到靜謐閑適的田園風光,我市明確各區縣定位,實施區域協同發展,逐漸形成“高端濱海度假”“長城文化體驗”“葡萄酒休閑旅游”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全域旅游格局。
我市出臺《促進秦皇島市冬春季旅游消費八條措施》《促進秦皇島市秋冬季旅游消費九條措施》等政策文件,舉辦“冬日暖陽·秦皇島之約”“秦皇山海·四季皆游”等季節性旅游推廣活動,連續兩年推出看日出、觀海冰、喂海鷗等10類季節性、特色性文旅產品,秦皇島成為“五一”、國慶假期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打造全國濱海旅游目的地目標,實施一批標志性引領性文旅項目,持續開展四季主題宣傳推介活動;持續推動培療機構轉型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打造旅居式康養和社區養老目的地。
我市還推出生態康養游路線和養老、旅居、醫養、康養等旅居康養產品,從大型康養機構到鄉村康養民宿,多種選擇讓“銀發族”老有所樂。康養旅游成為秦皇島吸引京津游客的全季節產品。
2024年,我市上榜2024亞洲Top100旅游目的地、入選2024最具潛力文旅城市,獲評“2024年度游客滿意十佳城市”。
“秦皇島的旅游發展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我們主動擁抱創新潮流,培育精品文旅項目,延伸要素鏈條,提升公共服務,優化發展環境,全力打造讓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濱海旅游目的地。”市旅游和文化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巖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