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評論員:修遠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河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賽事經濟成績單:190場賽事吸引96.38萬人參與,直接帶動消費24.54億元。這不僅是數字的突破,更是發展理念的革新——體育正從單純的競技活動,升級為驅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25年“河北五超”第八輪賽事現場
賽事引流,打破地域邊界。河北雙節期間的190場賽事,絕非簡單堆砌,而是精心設計的立體矩陣。從1場國際賽事到4場國家級賽事,再到6場京津冀區域賽事,形成了“國際引領、全國示范、區域聯動”的梯度格局。更值得關注的是,96.38萬參與者中,省外人員達22.56萬,其中京津地區13.55萬人,這不僅是客流移動,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從宏觀戰略走向微觀生活的生動寫照。24.54億元消費的背后,是每個參與者平均2546元的消費貢獻,“過路客”變身“過夜客”,激活了住宿、餐飲、交通、旅游等全鏈條消費。

首屆河北省武術交流大賽暨2025年滄州市武術套路比賽
融合創新,重塑產業生態。“體育+”模式正在河北煥發強大生命力。體育與文化的融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在滄州,千年武術文化與現代賽事完美融合;在張家口,草原文化借助體育平臺大放異彩。體育與產業的聯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阜平紅色公路自行車賽的賽道設計獨具匠心,精英組線路串聯多個產業園區,實現了“體育搭臺、經濟唱戲”的完美結合;邢臺依托自行車產業基礎,通過舉辦217場自行車賽事,帶動中高端運動自行車消費大幅增長,形成了“賽事引領+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良性循環。由此可見,河北雙節賽事經濟的深層突破,在于通過“體育+”模式重塑產業生態,實現價值倍增。

阜特?2025阜平紅色公路自行車賽
長遠布局,構建持續動能。當96.38萬人因賽事而來,我們能否讓他們因城市魅力而再次歸來?體育經濟的終極價值遠非假日的短暫繁榮。無論是邯鄲“U18市集”讓本土特產隨青春賽事走向全國,還是阜平將自行車賽道巧妙嵌入產業園區與紅色脈絡,都指向一種更具前瞻性的發展理念——體育正從階段性活動,升華為驅動城市發展前行的持續動能。當賽事落幕,它留下的不應只是一串華麗數字,而應是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條、深入人心的城市品牌與市民昂揚的精神風貌。
賽事終會落幕,但體育注入的經濟活力將持續奔涌。當更多人因體育而認識河北、走進河北、留戀河北,賽事經濟的真正價值才得以彰顯。當體育真正融入城市基因,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賽事經濟才能從“節慶模式”升級為“日常模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