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世界各地的雜技藝術家,相聚在“東方雜技大賽場”
吳橋雜技節“回家”了

9月28日晚,第二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夢·吳橋》演出在吳橋東方雜技城精彩上演。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9月28日晚,新落成的吳橋東方雜技城流光溢彩,深情的樂曲緩緩流淌,第二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夢·吳橋》演出在這里精彩上演,這標志著第二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正式拉開帷幕,也是雜技節創辦38年來主體活動首次真正落地“雜技之鄉”吳橋。來自世界各地的雜技藝術家,相聚在“東方雜技大賽場”,為觀眾獻上一場跨越山海的藝術盛宴。
激昂音樂中,一架白色氣模飛機在舞臺上空緩緩飛行,瞬間將全場觀眾帶入雜技的奇幻夢境。
微電影《吳橋歷程》《老照片》開啟了尋夢之旅。節目《吳橋娃娃》率先登場,一座拱橋緩緩出現,雜技青年“小橋”走下拱橋,和數十名雜技少年共同演繹苦練雜技的場景。只見舞臺上,身著白衣藍褲的少年們在長凳上整齊地倒立,身手矯健。雜技小院“彭家班”傳人手中的飛叉環繞周身,拋接精準,盡顯功底,還有演員轉碟、頂籃、雨傘滾球,各顯神通。
須臾,《祥獅躍九州》熱鬧登場,10余只獅子憨態可掬,完成騰空、翻轉、舒展等動作后,兩名小演員又在獅頭上完成高難度空翻換位,引得陣陣喝彩。而后,《九霄傘頌》《立繩》《中幡》等節目閃亮出場,花傘撐開浪漫,幡旗輾轉騰挪,展現出矯健的身姿、強勁的力量。
藝通四海,橋連五洲。微電影《外籍學員》中,中外雜技藝人動情訴說:“我是小橋,一名吳橋的雜技演員,也是肩負著傳承使命的外派雜技教師?!薄澳銈円部梢越形覅菢驅殞?,我4個月大就來到了吳橋,我愛吳橋,愛雜技藝術節”……真摯話語道出他們對雜技藝術的共同熱愛。
站立、倒立、轉體……《晃管》表演驚險刺激,演員在晃動的管道上穩如磐石,管道的劇烈晃動與演員紋絲不動的姿態形成強烈反差。《男子雙人皮條》剛柔并濟,演員借助懸掛的皮條,完成高空翻騰、支撐等動作,展現力與美的融合?!稇驂艄沤瘛罩瘛穱L濃濃,節目將抖空竹與戲曲臉譜巧妙結合,掄高、對扔等高難度動作贏得滿堂彩。《女子大跳板》節目中,直體后空翻三周、直體后空翻站三節等極其高難度的翻騰動作,給觀眾帶來強烈視覺震撼。
《集體造型》節目上演后,大屏幕上出現了滄州大運河、南川老街等畫面,節目與之后的《船上造型》《空中吊環》等中外雜技節目一起,將運河和雜技文化有機融合,完美呈現“一船明月過滄州”的詩意景象。
“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眳菢蚴邱Y名中外的雜技之鄉,雜技歷史悠久,幾乎村村有雜技藝人?!叭缃?,吳橋終于盼來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榮歸故里。”《夢·吳橋》演出總導演李西寧說,“整場演出很有挑戰性,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吳橋雜技節‘回家’了,所以我們圍繞‘世界雜技之鄉’——吳橋的歷史傳承與現代創新,通過‘尋夢之緣’‘逐夢之旅’‘筑夢之巔’等篇章,以雜技青年‘小橋’為主線人物,并以微電影完美銜接,展現吳橋雜技藝人學藝、田間地頭表演場景,以及國際雜技界與吳橋雜技的深厚淵源等,全面展示吳橋深厚的雜技歷史底蘊和時代風貌。”
“用一座城市不滅的熱情等你,等你跨越山海,喚醒愛的潮汐……”不知不覺間演出步入尾聲,伴隨著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全體演員齊聚舞臺,現場成為歡樂的海洋?!斑@場演出就像一幅美麗的畫,節目精彩,燈光、舞蹈等元素也都很獨特?!卑拇罄麃咼S藝術制作公司總裁、本屆雜技藝術節境外評委詹思敏·斯特拉佳說。
藝術交融,心心相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法國明日國際雜技節并稱為“世界三大雜技賽場”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自1987年創辦以來,已累計邀請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名中外嘉賓和雜技藝術家相聚河北,本屆藝術節共吸引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28個優秀節目參加比賽,還打造了一系列多樣化的雜技互動游樂場景以及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營造沉浸式游樂體驗,讓雜技藝術從舞臺走向生活,從劇場融入市井,重現吳橋雜技源于民間、興于民間的優良傳統。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這座“雜技之橋”,正聯通中外,傳遞藝術之美。(河北日報記者 戴紹志 史曉多 見習記者 崔玉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