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客戶端9月19日訊(見習記者李暢)今天下午,由中國建筑節能協會主辦的2025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零碳園區項目授牌儀式暨零碳建筑與園區技術研討會在雄安新區舉辦。會上,主辦方為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以下簡稱“雄安創新中心”)頒發“零碳園區”證書并授牌,這是全國首個以國標評定的零碳園區。

9月19日,2025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零碳園區項目授牌儀式暨零碳建筑與園區技術研討會在雄安新區舉辦。河北日報見習記者 李暢 攝
雄安創新中心總建筑面積約19.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科研及產業、試驗檢測、會議展示用房和地下空間。目前,該園區已獲得國家部委及行業獎項榮譽31項、省市及雄安新區獎項榮譽22項。
雄安創新中心項目立足國家“雙碳”目標,面向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積極探索能源供應清潔化、能源利用低碳化、能源配置柔性化和園區管理智能化,建設清潔節能低碳、負荷柔性互動、電碳協同交易、園區智慧運營四類典型示范,打造國際領先的“直流零碳建筑與綠色智慧零碳園區”。
與傳統園區建筑相比,雄安創新中心在基于復合式供能技術的清潔冷熱能源站、最大規模的全域直流系統、多系統協同的園區智慧運營一體化平臺等技術上實現了創新,構建了內部降碳、互動降碳、市場降碳和運營降碳的多維度降碳技術體系,實現全電零碳建筑和零碳園區,為園區零碳轉型提供實踐樣板與示范路徑。

授牌儀式現場。河北日報見習記者 李暢 攝
此外,該園區還構建了標準化設計、模塊化產品、套餐化定制的推廣應用體系。該體系具有縱向深度足,橫向覆蓋廣的特點,可適配產業園區、社區、企業等各類不同對象,打造可生長、可測量、可推廣的生態型解決方案,支撐園區智慧低碳轉型,對工業、能源、城鄉建設等多領域協同降碳具有重要意義,服務“雙碳”目標的實現。
此次評定主要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組織起草的《零碳建筑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該標準結合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氣候特點、建筑用能特性和低碳技術發展趨勢,明確了建筑碳排放計算邊界、范圍與方法,首次科學界定了低碳、近零碳及零碳建筑/區域,為推動建筑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提供了關鍵支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