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評論員 常平

游客在英談古寨觀看沉浸式演出。

英談古寨里熱鬧非凡。
金秋九月,重裝待客的河北邢臺英談古寨火爆出圈。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迎來超過10萬名游客。這個僅有200余戶、620多人的太行山石寨,成為新晉文旅頂流。
英談爆火,得益于強調體驗、互動、活態化的民俗場景和特色業態,也與其傳承600多年的石砌建筑風貌有關。而其底色,則是遍布石寨的紅色基因。抗戰時期,這個小山村曾是中國人民銀行前身冀南銀行總部所在地,至今村里仍保留著大量紅色遺跡。
在河北的太行山區,像這樣有著紅色基因的地方很多。戰火紛飛中,這些地方是抗敵的堡壘,而如今,都成為休閑旅游的勝地。太行山自古就有“天下之脊”的美譽,這“脊”,是自然之脊,也是革命之脊,更是發展之脊。
太行山橫亙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間,綿延400多公里,這里山高崖險,澗谷深密,峰巒壁立,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曹操就曾寫下“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的詩句。而在抗戰期間,八路軍挺進敵后,這里成為了抗敵的紅色前沿。
太行之紅,在于這塊土地與軍民的血肉聯系。太行軍民依托根據地,一邊挺身而出,奮起抗爭,拼盡一腔熱血,打出一派朗朗晴空,古老的大地再一次在面臨外侮時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一邊則全力恢復生產,加強經濟建設,發展社會生產力。
很多人對“豆選縣長”“劉漢興參軍”等印象深刻,讓人民當家作主,貧苦農民由此獲得了生存的希望和尊嚴,大家紛紛參軍保衛自己的政權。抗戰期間,僅平山縣就累計有1.2萬名青壯年參加八路軍,繳納救國公糧4533萬公斤,做軍鞋57萬雙,做軍被14.4萬床。
太行之紅,在于不屈的抗爭、巨大的犧牲。“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在與日軍殊死的搏斗中,這里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狼牙山五壯士”“掛云山六壯士”等,至今令人景仰,在河北犧牲的抗日烈士超過了10萬人。
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曾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也是對所有不屈抗爭的太行英雄的寫照。
“天下之脊”,同樣也應該成為發展之脊。如今的太行山文旅產業蓬勃生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紅色旅游已成為這里的招牌;遍布各地的石頭村,則是休閑旅游的勝地;探險游、生態游,讓人們寄情山水;而隨著后冬奧效應的釋放,冰雪經濟也日趨火爆。
紅色太行,從歷史走來,從硝煙走來,這里的人民為革命的勝利、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曾作出不朽貢獻。穿越歷史的塵煙,鑄劍為犁,持續發展,成為了新時代的嘹亮回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