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走進昔日的抗日戰場】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

2025-09-10 10:46:33  來源:光明日報

  如今的冉莊,墻上的抗日標語依舊醒目。保定市清苑區委宣傳部供圖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走進昔日的抗日戰場】

  地道戰,是抗戰時期我黨領導的敵占區軍民為應對敵人掃蕩而采取的一種戰法。

  地道戰,各地都有,且各有高招。以冀中冉莊為例,30多名民兵,與600多日偽軍相持一天,無一傷亡。敵人被打得暈頭轉向,最終不得不拉著一具具尸體,拖著一個個傷兵,溜之大吉。

  那是1945年4月1日凌晨,日偽軍朝冉莊撲來,冉莊村武委會主任趙金剛、民兵隊長李恒木帶領民兵迅速鉆進地道迎戰。支部書記高振福負責外線聯系,村長王玉龍迅速將群眾轉移。

  一群日偽軍竄到十字街時,隱蔽在室內工事的民兵立即開火,幾個敵人應聲倒地。其余的慌作一團,只聽見槍響,卻見不到一個人。

  鬼子翻過墻頭、爬上房頂、推倒院墻,就是找不到民兵的身影。他們掄起大鎬四處亂刨,不料想又被民兵拉響的地雷炸倒幾個。干熱的天氣,敵人煩躁、疲倦得要死,既不能休息,又不能吃飯,不知什么時候,突然就會從背后打來一槍、戳來一刀。這一仗打了13個小時,鬼子連民兵在哪兒都搞不清楚,眼看天黑了,只能跑路。

  這次冉莊參戰的民兵,無一傷亡。從此,日偽中就流傳起這樣的話:“寧繞黑風口,不從冉莊走?!?/p>

  冉莊,是河北保定清苑區的一個普通村莊,距保定城區僅30公里。

  七七事變后,冀中地區相繼淪陷,冀中平原被日寇“細碎分割”,僅冉莊周邊就有炮樓、據點15座。在鬼子的“囚籠政策”下,冀中民眾“抬頭見炮樓,邁步登公路,無村不戴孝,處處起烽煙”。

  在這樣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大平原上,抗日軍民的一舉一動都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怎樣才能與敵周旋并戰勝敵人?

  冉莊村首任黨支部書記張森林有了妙招。這里的老百姓有用地洞儲藏紅薯的習慣,不少人家里都挖了存放紅薯的地洞。張森林建議大家擴充地洞,把洞子連通了。于是,地道越來越長,冉莊的32華里地道網,就這樣建了起來。

  為了破壞地道,日寇想盡了陰毒的辦法。只要發現了地道口,他們就往里面灌水、灌毒氣。冉莊軍民針鋒相對,設計出“翻眼”,就是上下雙層地道,一旦毒氣進來,人員馬上轉移到下面一層,并封住與上層的通口,下層地道再挖出與水井連通的出水口,這樣的地道,就有了防煙防水防毒氣的作用。

  地道越修越好。牲口槽、風箱底、面柜、炕面、鍋臺,都可能是地道口;地堡、廟宇、碾子、柜臺、燒餅爐,都被改造成了能夠打擊敵人的暗槍眼和工事。冉莊軍民利用地上地下各種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個交叉火力網,成為一座設施完備、隱蔽性強、能攻能守的“地下長城”。

  為解決彈藥不足的問題,冉莊民兵還在地道里建起了自己的兵工廠,制造了許多土武器。抗戰期間,冉莊地下兵工廠共生產地雷1200顆、手榴彈2500顆、撅槍百余支、土炮兩門、翻火子彈5000多發。

  1945年,抗戰進入大反攻階段,冉莊民兵又利用地道,主動出擊,配合八路軍拔除日寇炮樓、據點,迫使日偽軍繳槍投降。

  據統計,抗戰時期,冉莊軍民利用地道優勢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余人。

  冀中平原上有多少地道?沒人能說得清楚。在日本防衛廳編纂的史料中有如下記載:“(冀中)素有中共平原根據地模范區之稱,交通壕、地道建筑非常普遍,幾乎所有的村莊都有地下設施,各部隊進行肅正工作時非常困難?!?/p>

  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聶榮臻同志曾為冉莊地道戰題詞:“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是華北人民保家衛國、開展游擊戰爭、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地道戰又一次顯示出人民戰爭的無窮偉力!”

  …………

  今日,“走進昔日的抗日戰場”采訪組來到冉莊,驚奇地發現,冉莊的地道仍在“使用”——地道戰遺址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和中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跟著講解員小劉,記者進入地道,去尋找80多年前的戰斗痕跡。我們彎著腰,小心翼翼地前行,曲曲彎彎,或寬或窄,或陡或平,或上或下,或險或夷,費盡周折總算到達了地面,出口竟是街邊的一處小廟。

  小劉告訴我們,對游客開放的地道只是冉莊地道戰遺址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地道更為隱蔽,也更加難行,很多地段只能匍匐前進。地道,戰爭年代為敵后軍民贏得了生存空間,如今,仍在為群眾致富發揮著作用。7月以來,當地日均接待游客達4000人次,今年總接待量已超70萬人次。

  我們發現冉莊還有個有趣現象,每一個地道入口、出口處,都有賣紅薯制品的小店。

  小劉說:“當年,無險可守,老百姓才想法子打地道戰;現在,大家要致富,也要多動腦筋。咱這兒沒什么突出資源,群眾就在土特產紅薯上下起功夫!現在冉莊鎮擁有紅薯制粉家庭傳統手工作坊50多家、加工企業10多家,以紅薯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如特色燈具、書簽、冰箱貼、玩偶等,也深受游客歡迎。”

  (本報記者 蔡闖 姚昆 耿建擴 陳元秋)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 衛
審核:閆振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胶南市| 永胜县| 莫力| 邓州市| 黄龙县| 江油市| 鄂托克前旗| 正镶白旗| 邓州市| 汝城县| 铁力市| 夹江县| 方城县| 山丹县| 当涂县| 科技| 五指山市| 仙桃市| 镇平县| 连州市| 沂南县| 民丰县| 浦北县| 玉山县| 扎囊县| 荥阳市| 慈溪市| 鄂尔多斯市| 阿城市| 静安区| 东明县| 哈巴河县| 东乡县| 新野县| 彭山县| 天祝| 贵定县| 厦门市| 会同县|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