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燕山高,蕭蕭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每當這首歌的旋律響起,我澎湃的心潮一如初到“狼牙山五壯士連”時。
我老家在四川彭州,2008年汶川地震時我9歲。震后,解放軍第一時間“神兵天降”,子弟兵不顧自身安危爭分奪秒拯救生命,一幕幕英雄壯舉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軍旅種子。10年后,我如愿穿上軍裝,光榮加入人民解放軍。2024年,我從陸軍步兵學院畢業,來到“狼牙山五壯士連”擔任排長。一入連,我就重溫“狼牙山五壯士”事跡,學唱了這首連歌。
1941年9月,日偽軍在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實施“清剿”,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1團7連奉命掩護主力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后撤離時,留下6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及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3名戰士掩護全連轉移。5人在多次打退日偽軍追擊后,為了不讓敵人發現連隊轉移方向,毅然走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他們打光了所有彈藥、扔光了身邊所有石頭后,砸毀自己的武器,縱身跳崖……
84年前,狼牙山五壯士縱身一躍,展現了中國軍人英勇無畏、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聶榮臻同志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如今,“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早已融進“狼牙山五壯士連”官兵的血脈基因。
在我們連隊,五壯士從未遠去。每天晚點名先呼點五壯士,全連官兵齊聲答“到”,鏗鏘有勁、聲震長空;每次執行重要任務前,戰士們都會在“狼牙山五壯士”銅像前宣誓,堅決不辱使命,保證完成任務。這是我們連一以貫之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穿越時空與先輩們的對話。
在連隊的榮譽室里,有一張十年前“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走過天安門的照片。每次看到它,我總會想,有一天我也要高擎著連隊的戰旗走上閱兵場。今年,當得知我經過層層選拔入選戰旗方隊,能夠代表全連接受檢閱時,我十分激動和興奮。來北京參加集訓前,我面向“狼牙山五壯士”銅像莊嚴宣誓:我一定會以最好的狀態高擎連隊的戰旗走過天安門,代表連隊官兵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戰旗獵獵,精神不朽。擎旗在手,我絲毫不敢有任何放松。作為新時代的“狼牙山五壯士”傳人,我們一定要賡續紅色血脈,讓紅色精神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在強軍新征程上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本報記者劉華東整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