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同仇敵愾御外侮

2025-09-04 09:26:51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武裝抗日的火焰在燕趙大地點燃

  同仇敵愾御外侮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三省,很快把華北作為必取的下一個目標,河北首當其沖。1933年1月1日,日軍進攻山海關,華北腹地岌岌可危。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抗日救亡運動的浪潮席卷全國,武裝抗日的火焰在燕趙大地點燃。河北各級黨組織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領導、推動形成了如火如荼的武裝抗日高潮。

  1933年,在中共北方黨組織的領導與幫助下,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在張家口組建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圖為1933年7月,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河北日報資料片

  榆關城一聲怒吼,拉開長城抗戰序幕

  清晨,陽光灑在山海關古老城墻上,仿佛為其鍍上了一層金輝。“天下第一關”城樓顯得更加滄桑偉岸。

  從關門進入甕城,東側的城墻上留著銅錢大的彈孔。“當年,就是在這里打響了長城抗戰的第一槍。”8月13日,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政協原文史研究員劉學勤從手機里翻出一張保存許久的照片。照片上,五個身著軍裝的年輕人神情嚴肅,目視前方。

  “中間這位是東北軍獨立步兵第九旅六二六團一營營長安德馨,其余四位是他手下的連長。榆關抗戰中,他們奮勇抵抗日寇入侵山海關,全營壯烈犧牲。”劉學勤低沉的聲音,將我們帶入那段烽火歲月。

  山海關,古稱榆關,是從東北進入華北的門戶,是“兩京鎖鑰”。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將山海關看作侵略中國的戰略要地,不斷在周邊增崗設哨、構筑工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當時,駐守山海關南門的正是安德馨帶領的六二六團一營。”劉學勤說。

  1932年12月底,為了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安德馨把妻子兒女送回保定原籍,并給家兄寫信說:“日寇內侵,國難日亟,軍人效命,正在斯時。一旦設有不幸,則家事不能復問。”

  1933年1月1日,日軍向榆關發起進攻。當時駐守這里的東北軍獨立步兵第九旅旅長何柱國下令堅決抵抗。他發布了慷慨激昂的《告士兵書》,提出戰斗口號:“以最后一滴血,為民族爭生存;以最后一滴血,為國家爭獨立;以最后一滴血,為軍人爭人格。”

  “當時戰斗非常激烈。”劉學勤說,日軍出動了3000多人,動用了飛機、大炮、坦克、軍艦等攻擊榆關。安德馨帶領部下冒著日軍的炮火沉著應戰,雙方激戰6小時,日軍始終無法登城。

  “那時候,幾乎每位抗日將士都抱著必死的決心。安德馨斬釘截鐵地對部下說:‘日本人要過去(山海關),只有在我們的尸首上過!’”劉學勤說,每每讀到這段歷史,都幾乎哽咽。

  1月3日,日軍又向榆關發起進攻。南門一片火海,工事幾乎全部被摧毀。安德馨帶領將士們打光子彈就掄起大刀,幾次奪回陣地,但終因眾寡懸殊,彈藥告罄,后方又無增援,致使榆關淪陷。

  坐落于秦皇島市蓮花湖公園的“長城抗戰第一槍”銅雕,生動呈現了當年長城抗戰守軍的奮勇殺敵場面。

  短短三日,中國軍隊以不足1個團的兵力斃敵400余人,包括安德馨在內的586名中國守軍壯烈犧牲。他們的壯舉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斗志。

  山海關之戰,拉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1933年初,中國軍隊在長城喜峰口、羅文峪、古北口等地英勇抗擊侵華日軍,雖以失敗告終,但他們表現出了抵御外侮、視死如歸的民族精神,給囂張的日軍以沉重打擊,在全中國乃至世界人民中產生了積極影響。

  察哈爾槍聲響起,十萬民眾保家園

  “槍支、電臺,這些緊缺的物資,一部分是吉鴻昌變賣家產換來的。”8月14日,在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紀念館,河北北方學院張家口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陳韶旭介紹。

  展柜里斑駁的短槍,將駐足的游客帶回到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

  1933年,山海關、熱河相繼淪陷。在中共北方黨組織的領導與幫助下,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在張家口組建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今天,矗立在張家口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察東失地陣亡將士紀念塔的塔尖,還保持著指向東北的姿態。“這代表著抗日同盟軍收復東北失地的信念。”陳韶旭說。

  抗日同盟軍提出的聯合抗日、收復失地的主張,不僅得到共產黨人的大力幫助,也得到各界抗日力量的廣泛支持,隊伍很快發展到10萬余人。1933年6月20日,馮玉祥任命吉鴻昌為北路前敵總指揮,方振武為北路前敵總司令,率部北上迎擊日偽軍。

  抗日同盟軍的第一個目標,是被日偽軍占領的康保縣城。

  “這場戰斗持續了3個小時。同盟軍首戰告捷,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陳韶旭介紹,6月22日,同盟軍一舉收復康保,乘勢拿下沽源,向多倫逼近。

  地處察哈爾省東部的多倫,被日軍視為攻掠華北、進逼平津的戰略要地。多倫城內駐有日軍騎兵第4旅團1000多人、偽軍2萬多人以及炮兵部隊。城外有32座炮臺及交通壕、電網等堅固工事。

  7月10日晚,夜色如墨。機槍噴射著火舌,炮聲回響在耳邊。這時,同盟軍已與日偽軍激戰3個晝夜。

  “吉鴻昌在這場戰斗中,表現得有勇有謀。”陳韶旭說,史料記載,吉鴻昌赤膊沖殺,冒著槍林彈雨親自帶領敢死隊匍匐前進。3次登城,3次失敗。次日拂曉,同盟軍再度組織攻城,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傷亡很大。

  吉鴻昌改變戰術,組織40余人扮做商販潛入多倫城內。12日凌晨,多倫城內槍聲密集,同盟軍在城內外一起響應,日偽軍陷入混亂。經過數小時激烈巷戰后,失陷72天的多倫縣城光復。

  20多天時間里,同盟軍浴血奮戰,以傷亡1600余人的代價,殲滅日偽軍1000余人,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和多倫等失地。到7月12日,同盟軍乘勝收復察哈爾省全部失地。“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偽軍手中收復失地。”陳韶旭說。

  盡管后來這支同盟軍在日蔣夾擊下失敗,但中國共產黨開創的同部分國民黨人局部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及其經驗,對于推動全國的抗日運動,促進國共兩黨以后的合作抗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打響華北民眾抗日第一槍,撒播抗日火種

  “今年,是我爺爺犧牲90周年。”8月12日,孫永勤烈士的孫子孫團營告訴記者,幾個月前,他專程前往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遵化市茅山,重訪了爺爺孫永勤當年抗日的足跡。

  孫永勤,是華北地區最早點燃民眾抗日烽火的“布衣英雄”。

  1933年,侵華日軍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承德縣政府和偽興隆辦事處,榨取當地財稅。為加強統治,日偽又推行“銃器回收”政策,百姓敢怒不敢言。

  擔任興隆縣孫杖子村自衛團團總的孫永勤,手里有幾十條槍,但他堅決不交。

  一天,中共京東特委派人化裝成“賣水鞋”的在孫永勤家落腳,與孫永勤徹夜長談黨的抗日主張,孫永勤感到眼前豁然開朗。

  恰在此時,有人向日本人誣告孫永勤劫走槍支、煽動抗日,車河堡的偽滿洲國警察隊要對其討伐。聽到這個消息,孫永勤怒火萬丈,決心起來武裝反抗。

  孫杖子村有一處碾盤。年幼時,孫團營多次聽奶奶說起,1933年12月11日,爺爺孫永勤就是站在碾盤上喊出“寧為抗日死,不當亡國奴”的口號的。他成立民眾軍,發動了黃花川農民武裝起義,打響了華北民眾抗日第一槍。

  “興隆一帶都知道我爺爺,大家敬重他是抗日英雄。”孫團營說。

  這份敬重,是民眾軍狠狠打擊日偽軍贏得的。民眾軍成立不久,孫永勤就帶著隊伍先后襲擊車河口、半壁山偽警察分駐所及潘家口偽稅關署等,拔除了多個據點。在他的帶動下,葦子峪村、藍旗營村多位村民分別組織家鄉農民發動抗日起義,率部參加民眾軍。

  1934年4月,孫永勤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抗日救國”的主張,將民眾軍改為“抗日救國軍”。整編后的抗日救國軍活躍在長城內外,不斷打擊日偽軍,極大地鼓舞了淪陷區人民的抗日士氣,隊伍人數猛增至5000人。

  日偽軍對孫永勤和他帶領的救國軍極為痛恨,稱其為“熱省治安之癌”“滿洲西南‘國境’之大患”,多次對其“圍剿”。

  1935年2月,日偽軍拉攏孫永勤未果后,糾集了六七千人意圖殲滅救國軍。5月24日,缺衣少彈的孫永勤部被日偽軍壓迫至遵化市茅山,中彈犧牲。

  民族英雄孫永勤領導的農民抗日武裝,在日本侵略者占領區內堅持浴血奮戰一年半之久,攻克、襲擊日偽據點100余處,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孫永勤的抗爭雖然失敗了,但激起河北乃至整個華北人民抗敵御侮的斗志,在長城內外撒播了抗日的火種。之后,相繼爆發了冀南農民抗日反蔣大暴動、共產黨員王承祖領導的玉田和豐潤抗日武裝斗爭、灤縣民團首領高志遠領導的馬城抗日起義等,河北各地的抗日民主運動風起云涌。(河北日報記者 白云)

  相關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親愛的全國同胞父老,急迫的華北喪鐘聲響,驚醒了若干名流學者的迷夢,也更堅決地使我們認清了我們唯一的出路。”

  1935年12月3日,清華大學學生、清華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蔣南翔,淚流滿面地寫下這篇《告全國民眾書》。

  蔣南翔悲憤的心情,是當時愛國青年的心聲。

  1935年夏,日本接連脅迫南京國民政府簽訂“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又積極策劃所謂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妄圖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東北。

  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抗日救國宣言》,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指出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號召停止一切內戰,共同對日抗戰。

  在宣言精神指引下,北平地下黨組織首先行動起來。1935年11月,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隨即在北平工委領導下成立了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簡稱北平學聯),領導學生抗日救亡運動。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的學生自治會發表《北平各校通電》,譴責國民黨政府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妥協退讓政策,痛陳“今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動員全國抵抗之一途”。這時,傳來國民黨政府準備于9日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實現所謂華北特殊化的消息。在這緊急時刻,北平學聯黨團果斷決定,12月9日發動抗日救國請愿游行。

  《告全國民眾書》被印成單頁,在游行隊伍中廣泛散發,悲憤地喊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抗日救國請愿游行遭到國民黨政府鎮壓,100余人受傷,30余人被捕。愛國學生隨即發出通電,呼吁全國同胞共同奮起,抗日救國,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12月16日,是“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宣布成立的日子,北平1萬多名學生和幾萬工人、市民及東北流亡同胞,沖破國民黨當局軍警的攔截,云集天橋,舉行市民大會,通過了《不承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收復東北失地》等項決議,并舉行大規模的抗日示威游行。

  這一行動再次遭到血腥鎮壓,學生被捕者數十人,受傷300余人。但懾于人民愛國運動的壓力,國民黨當局被迫宣布“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

  一二九運動迅速波及全國,公開揭露了日本吞并華北進而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退讓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全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愛國學生運動開始走上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平津學生組織了南下擴大宣講團,深入農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很快成為各地抗日救亡運動中的骨干力量,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助手和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紐帶。

  文/河北日報記者 白云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 衛
審核:閆振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滨州市| 电白县| 田东县| 海林市| 海城市| 诸城市| 玛沁县| 松滋市| 普格县| 秦安县| 西峡县| 高安市| 周宁县| 平和县| 长春市| 鄂托克旗| 会同县| 潜山县| 五常市| 历史| 武鸣县| 调兵山市| 佛坪县| 民乐县| 平安县| 福建省| 同仁县| 米脂县| 临洮县| 蒙城县| 高碑店市| 铜鼓县| 丰原市| 广丰县| 东光县| 肇州县| 曲麻莱县| 庆安县| 裕民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