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這一天,勝利的歡呼穿透硝煙,苦難的土地迎來黎明。
那些在山河破碎時發出的吶喊,在槍林彈雨中前仆后繼的身影,在絕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成為民族最滾燙的歷史記憶。
燕趙自古多慷慨,烽火更鑄英雄魂。
作為敵后抗日主戰場,河北每一座山峰都回蕩著血戰到底的怒吼,每一條河流都奔騰著不屈的意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燕趙兒女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以前仆后繼赴國難,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
80年后,我們循著歷史的脈絡,回望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探尋勝利的密碼。
走進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里面有一份特殊的烈士名單。名單詳細記錄了從1937年11月晉察冀邊區創建,到1945年9月抗戰勝利期間,晉察冀軍區犧牲的357位團職以上干部的信息。名單中的烈士,99%以上都是共產黨員。這份名單,見證犧牲,見證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也見證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熊熊烈火,燃燒在廣闊戰場。百團大戰猶如暴烈的雷霆,沉重打擊了日軍“囚籠政策”,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抗戰的意志和力量。黃土嶺戰役,讓“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凋謝在太行山上;“平原上的模范伏擊戰”香城固戰斗,打得敵人心驚膽寒……八路軍的節節勝利,如火炬照亮暗夜,將必勝的信心注入人民心中。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水上游擊戰……看啊,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河北軍民在華北大地筑起堅不可摧的長城。
碧血忠魂,長存于天地之間。十字嶺上,左權將軍以身殉國家,熱血衛吾華;“地道英雄”張森林大義凜然,誓將碧血染春秋;以相機紙筆為刀的戰地記者雷燁,將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狼牙山五勇士戰斗到底,義無反顧縱身躍懸崖……萬千英雄,用身軀縫補破碎的山河。他們有的有名,有的無名;有的記錄于報章,有的傳誦于鄉野。無論有名還是無名,他們都被深深銘刻于心,成為永不褪色的民族記憶。
歷史從不會被塵封,只會在回望中愈發清晰。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偉大的國家,總是在一次次回望中,積蓄壓倒困難、穿越風雨的力量。
20年前,呂正操將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不容置疑地說:“要抗日,不找共產黨怎么行?”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高擎旗幟的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翻開1939年的晉察冀《抗敵報》,里面有一篇通訊《王家川沒有死》。平山籍英雄王家川犧牲了,他的弟弟報名參軍,自稱叫王家川,說:“不僅俺叫王家川,俺與敵人打仗犧牲了,家里還有一個16歲的弟弟,他也叫王家川,俺村還有上百青年,他們都叫王家川。”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中國共產黨把中國民眾空前地動員與組織起來,全民皆兵、全民參戰,兵民一心打擊侵略者,這種同仇敵愾的斗志、永不屈服的堅定,成為戰勝侵略者的力量之源。
硝煙散盡,記憶不滅;山河重光,精神永續。
“你們活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中!”這是朱德總司令1943年在紀念左權將軍犧牲一周年追悼會上的題詞。
走過先輩戰斗、犧牲的地方,腳下是熱血澆灌的土地,頭頂是生命撐起的晴空,心中有太多的悲壯與感動。這是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是代代相傳的精神傳遞。
而最好的銘記,就是接過這永恒的精神火炬,在飄揚的旗幟引領下,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勇毅前行。(文/蔡曉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