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客戶端報道 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邯鄲,藏著無數浸潤時光的成語典故。近年來,這座古城以 "成語"破題,將厚重的歷史文化轉化為可感、可玩、可消費的文旅新場景,"成語之都"成為吸引游客的獨特IP。
暮色降臨,邯鄲道歷史文化街區仿佛變成了"穿越時空"的入口,這里復原了古趙國建筑風貌,"成語"也正以實景演出的形式"活"起來。在回車巷景點,一場《將相和》實景劇準時開演,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不再是書本里的文字。
邯鄲道歷史文化街區運營部負責人 曹恒綱:
把這個成語融入到演藝里邊,讓它更親民、更生活化。
不止《將相和》,在這條全長2.1公里的街區里,《趙女傳奇》《趙都風韻》《綺夢華裳》等節目,每一段表演里都藏著邯鄲成語的印記。
游客:
從人物的穿著上、打扮上,還有音樂的氣氛上都不錯。
游客:
有好多的成語典故,好多的人都為了這個都想來看一看轉一轉。
成語帶來的人氣,也成了街區商戶的"流量密碼"。借勢而為,商家們將"成語IP" 與商業消費自然銜接。
邯鄲道歷史文化街區商鋪經營者:
演繹邯鄲歷史,我是這的商戶,我這兒直播正好播一下,也給自己的店鋪帶來一些流量。
如今的邯鄲道,可不止是"看演出的地方",非遺體驗、成語文創、特色小吃散落其間,深度融合。僅今年上半年,客流總量就已突破 1500 萬人次。而放眼邯鄲,成語的基因不止藏在這一條街,早已嵌入了整座城市的肌理。城市更新中,全長5.6 公里的光明大街被改造成了"成語主題街",此外,還有32條特色商業街、38條夜間街區。就連公交車,也成了"流動的成語博物館",幾站地的功夫,就能讀懂幾個典故。
邯鄲市城市管理專班工作人員 賈文敏:
好像我們就回歸到了3000年前的我們的古趙國,能夠感受到我們這種文化的魅力。
讓成語可感、可知的同時,更要可觸摸、能帶走!從成語拼圖到成語文具,再到各式成語擺件,邯鄲精心打造的500多種特色文創產品,將抽象的成語轉化成了"手心里的美好",成為游客能隨身帶走的"邯鄲記憶"。
邯鄲嘉美文趣社主理人 梁偉:
(記者:咱們這兒什么產品是比較受歡迎?)設計師做的這款是武靈叢臺(拼圖),它是我們邯鄲的地標性的一個文化的一個地標嘛。
邯鄲成語之都文創旗艦店店長 張曦:
我們的這個絲帛的這個成語典故書,匯集了我們邯鄲20個成語典故,極具收藏價值和鑒賞價值,大家都是慕名而來,然后有拿10套20套的都有。
山西游客:
有自己的文創以后,就相當(于)有一個標志了,這個就是等了3000年一個古城 ,很值得來一趟。
以"成語"為媒,邯鄲文旅交出了亮眼成績單:在去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億人次、增長20.9%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長18.2%,旅游總花費達到488.9億元。
邯鄲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 張曉芳:
我們把成語旅游,作為發展城市文旅產業的"金鑰匙",用奇思妙想推進實施了一系列的變革性的實踐,成語之都也越來越鮮活、越來越可感可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