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免費托管服務首日,雄安容和海棠小學師生在籃球場做游戲。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李征 攝
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孫文賓)蟬鳴漸歇,夏意漸收。日前,雄安新區(qū)暑期免費托管服務正式落下帷幕。
自7月7日起,為破解疏解單位職工及群眾子女“看護難”難題,新區(qū)31所托管試點中小學(17所小學、14所中學)同時發(fā)力,小學開展6期托管、初中開展5期托管,累計服務學生超2萬人次。暑期托管不僅為家長卸下“帶娃包袱”,更讓孩子們在書香與歡笑聲中,收獲了一段充實又難忘的夏日時光。
“解決家長后顧之憂,讓孩子過個有意義的假期,是我們開展托管服務的核心目標。”雄安新區(qū)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托管嚴守“公益普惠、城鄉(xiāng)覆蓋、師生自愿”原則,重點面向疏解單位員工子女、三縣及新建片區(qū)居民子女(含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中家庭看護有困難的中小學生,家長自愿報名并簽訂《暑假托管協(xié)議》即可參與。
2025年暑期免費托管期間,北京大學科普專家走進雄安校園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雄安容和悅容小學供圖
為保障服務質量,新區(qū)教育局打出“組合拳”:各試點學校成立校長牽頭的工作領導小組,優(yōu)先選拔黨員干部、優(yōu)秀教師及青年志愿者組成師資隊伍,按“每班不低于40人、配備2名教師”的標準保障教學;安全上完善應急預案、明確人員職責,倡導家長接送,還組建督查組以“四不兩直”方式突擊檢查,用細致舉措筑牢安全防線。
不同于傳統(tǒng)“純看護”模式,雄安的暑期托管是一場“興趣賦能”的盛宴。走進各試點學校,教室、圖書館、運動場館全部開放,孩子們每日上、下午各有一次體育鍛煉,累計時長不少于1小時,籃球場上的奔跑、跳繩時的躍動,滿是青春活力。
課程設計更是“干貨滿滿”:雄安容和海棠小學每日安排四節(jié)大課,除作業(yè)輔導外,紅色教育、音樂課程輪番登場,托管第一天就以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8周年升旗儀式開啟紅色啟蒙。雄安容和金源小學里,書法課上墨香流轉,圍棋課上黑白對弈,無人機課上孩子們操控飛行器穿越障礙,烘焙課上親手烤制的蛋糕散發(fā)著甜香,更有國家級院團藝術家手把手指導管樂、合唱,河北北方學院大學生志愿者帶來趣味物理實驗,北京大學副教授解鎖地球巖石的“億年秘密”。雄安容和悅容小學推出機器人編程、趣味科學、冰壺等特色課,還組織“小海軍”軍事研學,孩子們乘船探海島、拉網(wǎng)捕魚、乘帆出海,在青島海軍博物館感悟國防力量,在海底世界邂逅五彩海洋生物。值得一提的是,托管期間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入校,僅探索引入非學科類機構,真正讓孩子們在興趣中成長。
2025年暑期免費托管期間,雄安容和金源小學舉辦的模擬法庭。雄安容和金源小學供圖
雄安容和悅容小學11歲的王依依,清晨都會和鄰居小伙伴約著步行去托管班。得益于“15分鐘生活圈”,家到學校只需十幾分鐘。趣味科學課上,她親手調制洗發(fā)香波、見證檸檬發(fā)電,興奮得直呼“太神奇”;冰壺課上,即便多次失手,也立刻撿起冰壺再試一次。“今天冰壺差點進圓心啦!”這個暑假,她總纏著父母分享托管趣事,日記本里滿是課堂歌聲、實驗細節(jié)的插畫,字里行間都是快樂。
雄安容和金源小學的段奕堃對無人機課程“很上癮”:“馬老師特別有耐心,不管我問多少齒輪問題,他都蹲下來慢慢講。看著無人機按我設定的路線飛,比玩游戲還過癮!”
2025年暑期免費托管期間,雄安容和金源小學的孩子們動手實踐,親手焊接、組裝電子元件,變成“小小工程師”。雄安容和金源小學供圖
托管服務的貼心,也讓家長們贊不絕口。“原來以為托管就是‘看孩子’,沒想到是‘寶藏課堂’!”雄安容和金源小學三年級四班張若壹的家長說,“孩子在學校里得到全面照顧,讓我們家長能更專心地投入工作,心里特別踏實。托管服務真是讓孩子開心、家長放心。”四年級一班姚佳棋的家長也感慨道,“暑期托管政策讓孩子的暑假變豐富了,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們非常滿意。衷心希望新區(qū)和學校持續(xù)推出這樣優(yōu)質的惠民服務。”
從緩解“看護焦慮”到打造“成長樂園”,雄安新區(qū)2025年暑期免費托管服務,用豐富的課程、貼心的保障、溫暖的陪伴,為“未來之城”的少年們編織了一段別樣的夏日記憶。雄安新區(qū)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新區(qū)將繼續(xù)優(yōu)化托管服務,讓惠民之舉更接地氣、更暖人心,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