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報記者 劉 芳
8月的西大街,青石板路在夕陽下泛著暖光。
北京來的大學生陳薇舉著手機,一邊直播一邊品嘗剛出爐的驢肉火燒:“家人們看,這就是保定的美食‘頂流’!”不遠處,一個微短劇劇組正在取景,導演喊著“開機”的聲音與街頭人們的歡笑交織。
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的夜游活動不斷吸粉,中國古動物館“恐龍守夜人”神秘又奇幻,西大街上的NPC同你一起Citywalk……越來越多外地人為了一口驢火趕赴這里,而后紛紛感嘆,煙火人間的保定城讓人不虛此行。
今年上半年,保定旅游接待7002.9萬人次,同比增長8.9%,旅游總收入715.5億元。如今,“這么近,那么美”的保定文旅,在社交平臺上火出了新高度。
文旅新勢力,流量變“留量”的破圈之道
近年來,保定市聚焦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不斷推出文旅融合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好吃好看好玩的保定”文旅品牌,一躍成為“網紅旅游城市”。
數據顯示,保定入選2024年抖音用戶喜愛的TOP10寶藏城市,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入選受歡迎的城市IP。保定還入選央視財經頻道“2024年度文旅新勢力”城市。
“不是說周末必須到河北嗎?我們一家子來保定轉轉。”來自北京大興區的游客李明樂呵呵地說,一到保定,他們就打卡了素顏魚香肉絲和牛肉罩餅,驢肉火燒也嘗了三家。
“剛出鍋的火燒夾驢肉真是香啊!還有保定冰柿,甜到心里去了。”李明說,他把保定美食“四件套”集齊了。
“一到節假日,總督署門口的游客隊伍排到古蓮花池,古蓮花池門口的排到總督署。”家住衛上坡的居民張偉告訴記者,他眼見著老城區的景點火起來,也接待了好幾撥來保定旅游的朋友。
除了市區的景區,世外桃源般的野三坡、雄奇險峻的白石山、莊嚴厚重的清西陵、碧波浩渺的易水湖、有百里畫廊之稱的太行步道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外地游客。
此外,在文旅產業發展中,保定不斷創新業態,打造“保定冰柿”“總督三件套”等美食爆款;推出保定環城水系“水游直隸”項目,有效激活府河水系周邊業態;啟動保定古城創建5A級景區工作,積極推動古蓮花池、淮軍公所博物館等創建4A級景區……
在線路推廣上,易縣安格莊村、阜平縣駱駝灣村入選文旅部“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儲備名單。清明假期發布8條市級鄉村旅游主題線路,“五一”假期推出citywalk專屬線路攻略,串聯主城區景點,將保定美景美食推薦給廣大游客。
博物館之城,百館釋放文化新活力
“媽媽你看這個,太神奇了。”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恐龍帝國展廳的觸摸互動墻處,來自廊坊的小朋友樂樂點擊屏幕上的圖片,與之對應的恐龍就會瞬間“復活”。很多孩子反復排隊,玩得不亦樂乎。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是保定市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深度合作,攜手打造的亞洲規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館,從規劃到開館僅用時三年,已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文化地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讓這座古城有了更鮮活的記憶和更豐富的講述。保定通過系統化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顯著提升了文旅產業吸引力和服務效能。
截至目前,全市備案博物館數量已達101家,位居河北省首位,上半年共辦展覽61場、社教活動930余場,接待觀眾511萬人次。博物館體系對社會文化服務的帶動作用正在不斷顯現。
“保定僅用了4年,便實現了每10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市文廣旅局博物館科科長劉自軍說,如今,以42家國有博物館為骨干,59家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多元化博物館分類體系正在形成,共同構成了保定“博物館之城”的豐富內涵,使文旅產業不再是簡單的觀光,而是深度、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在市博物館“保定故事”展廳古老的文物前,銀發志愿講解員、河北大學博物館退休副館長李文龍正用渾厚的嗓音將一段段塵封的往事娓娓道來。
在創新文博人才參與機制方面,今年5月,市文廣旅局聯合市教育局和幾所駐保高校,招募選聘了21名退休專家學者擔任銀發志愿講解員,一上崗便廣受好評。同時啟動“紅領巾講解員”活動,推動青少年參與文化傳播,形成“銀發+紅領巾”多元互補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此外,市文廣旅局結合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冉莊地道戰遺址等知名景區和博物館,推出了世界地質公園、紅色古城、老電影、國防軍事等主題的五條研學線路,在暑假期間吸引眾多學生參與。
在這五條研學線路中,你可以化身小藥農,認識安國神奇的百草;你可以走進野三坡魚谷洞,解讀5億年山海變遷;你可以化身時空偵探,做一宿“恐龍守夜人”;你可以解碼蓮池雙絕,看狀元卷、走狀元廊,在高芬閣,許下美好愿望……
在展覽與體驗層面,很多博物館廣泛運用科技手段提升觀眾參與感,并與城市文化生態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元業態聯動的發展格局。從中國古動物館的科普沉浸,到直隸總督署的情景劇體驗,再到藝術類博物館的非遺互動項目,博物館已成為保定文旅矩陣的核心節點,推動“文化+旅游+教育”產業鏈協同發展,有效拓展了城市文化輻射力和吸引力。
內容賦能,文旅IP的傳播與體驗升級
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活板印刷體驗文創店里,一枚以直隸總督為設計靈感的冰箱貼正將厚重的歷史轉化為可觸摸的生活詩意。
“這些賣得都不錯,還有人專門收集整套的‘直隸元素’系列文創。”文創店店長劉研笑著說。貨架上,總督衙門樣式的拼圖、印有古代官服紋樣的擺件等產品琳瑯滿目。
自2023年被列入“首批省級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以來,直隸總督署博物館與多家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專業機構展開合作,累計開發文創產品300余種,涵蓋文具、服飾、家居、食品等多個品類。其中“保定蝶變定瓷茶具禮盒”及“總督署里轉一轉——轉轉樂”不僅榮獲第六屆河北省文創和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銀獎,還亮相2024(上海)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
淮軍公所博物館的文創也頗有說法——“和潤公所,美蘊保定”系列定制文創已有9類13款。
“這套刮畫每張都能在館內找到對應的建筑紋飾。種子門票浸泡后種植,就會發芽開花……”館長康廣河說,這些文創產品讓游客更直觀地感受到這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
此外,保定全力發展微短劇產業,成功舉辦中國·保定“夏夜繁星”微短劇嘉年華,發布《保定市支持網絡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的二十條措施》,面向全國發出“保定邀請”。
在音樂傳播方面,2025第二屆中國鄉村音樂大會策劃了“月滿鄉音”“一樂千年”“健康躍動”“山水綠境”四篇特色場景,邀請140余位國內知名演藝界人士,選在太行山沿線的阜平縣、曲陽縣、唐縣、安國市、易縣進行錄制。
今年省旅發大會保定分會場活動于9月19日至21日開展,中國鄉村音樂大會成為本屆旅發大會“文旅+”業態的生動實踐,“中國鄉村音樂從保定開始”這一音樂IP將不斷深化。藝人在音樂大會中,通過游景區、品美食、錄ID,充分展示保定文旅資源,深度宣傳保定美食“四件套”、曲陽定瓷、易縣易水硯、安國藥膳等特色產品,進一步促進文旅消費,塑強城市品牌。
從百館之城的文化深耕,到文旅IP的創新傳播,從舌尖美味的熱情引流,到山水古城的深度體驗——保定正以“這么近,那么美”的獨特魅力,將流量變為“留量”,讓過客成為“常客”。
這座古城,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中的一頁注腳,而是化身成為一處處可觸、可感、可品、可沉浸的活態文化場景。未來,保定將繼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讓“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保定篇章愈發精彩、動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