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剛過,暑氣尚未散盡,石家莊各地生態小流域仍是一派生機盎然。山巒被郁郁蔥蔥的草木覆蓋,溪流在山澗潺潺流淌,宛如大地的生命脈絡,勾勒出一幅靈動鮮活的山水畫卷。
“真沒想到啊,這兩年經過綜合治理,山變綠了,水變清了,河溝里連多年不見的魚蝦都回來了!”行唐縣花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內的村民趙春花談起村里的變化難掩欣喜,“來旅游采摘的人越來越多,咱們的紅棗、核桃不愁賣,大伙兒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這般今昔對比,正是石家莊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注腳,更是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鮮活例證。
近年來,石家莊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格遵循“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針,全力推進流域系統治理,狠抓項目提質增效。2024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387.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穩步提升,綠色發展根基愈發牢固。
優良生態環境孕育致富前景
8月25日,井陘縣天長鎮梨巖村風景如畫。記者走進這里的梨巖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區,只見擋土墻、溝道清淤等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措施的實施,讓流域內各村域環境展露新顏。
村里盤活村內閑置院落、閑散土地,立足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依托生態資源,把鄉土風貌與現代旅游需求有機結合,打造了集休閑、露營、餐飲、采摘等為一體的特色民宿。“好水土也能生出錢來。”梨巖村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井陘縣舉行了梨巖生態清潔小流域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簽約儀式,梨巖村民委員會與石家莊霆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簽訂生態種植業產品購買協議,交易額達55萬元,這是石家莊市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首單’。”石家莊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合作不僅為梨巖村的生態資源賦予了市場價值,更探索出一條“政府引導、企業參與、村民受益”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石家莊市高度重視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工作,多次邀請省水利廳專家現場培訓,指導井陘縣推進前期工作。經核算,梨巖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價值約1586.79萬元,此次交易標的為種植業產品,金額55萬元,交易完成后,相關資金將專項用于梨巖小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鞏固提升和村民共富創收,為當地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輪驅動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自2005年啟動小流域生態治理以來,井陘縣累計投資1.4億元,成功治理28條小流域,實現了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如今的梨巖村,正是這一成果的生動縮影——山更綠、水更清,產業也愈發興旺。
下一步,石家莊市將持續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健全水土保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轉化路徑,促進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協同發展,讓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實現保值增值,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綠水青山織就宜居家園
在行唐縣花溝生態清潔小流域,放眼望去,滿目蔥蘢間一脈青黛綿延,棵棵桃樹遍布山野,向著遠方鋪展。
“看著家門口的好山好水,呼吸著新鮮空氣,別提多愜意了。”當地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稱贊著如今的生活環境。
據悉,花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屬于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區,曾幾何時,這里溝道泥沙淤積、岸坡坍塌問題突出。為改善小流域舊貌,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在治理過程中,水利部門從山頂到溝谷依次構建起“生態修復區、生態治理區和生態保護區”三道防線,將水資源保護、溝道治理、坡面治理等工作統籌結合起來。
這一系列的治理舉措就像給這片山野“煥了新顏”,不僅讓生態底色更綠了,也讓村民的日子添了份舒心和自在。
經過系統治理,如今,花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已形成了集清水廊道、特色農業和和美鄉村建設為一體的防護技術體系,依托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當地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群眾生活品質和經濟收入顯著提升。
2022年行唐縣花溝小流域被水利部認定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22年行唐縣水利局水保站被水利部授予“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
目前,流域內建成紅棗、中華壽桃、蘋果、核桃、板栗等生態林果基地上千畝,初步形成了以生態采摘為龍頭,以當地的田園風光和紅色文化為支撐,集生態采摘、旅游觀光、文化體驗、革命教育為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帶,吸引了石家莊市周邊市民到這里親近自然、品味農韻、休閑游玩。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流域內生物多樣性更加明顯,多年不見的白鷺、野鴨、鴛鴦回來了,河里的魚蝦變多了,優美的環境正向當地居民持續釋放著“生態紅利”,讓他們看得見“美麗”,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系統治理筑牢生態屏障
固一方水土,保一方安瀾。在鹿泉、平山等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只見田園風光美不勝收,阡陌道路縱橫交錯,經綜合治理后,當地水土流失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實現清水順利下山,水土保持率、林草覆蓋率大幅提高,村莊的生態環境更加優越。
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大,資金從哪里來?我市堅持“項目為王”,通過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實現水土流失面積減存量。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統籌相關部門造林綠化、封山育林等生態建設項目,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
同時,持續推進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按照“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小流域治理思路,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前期工作,加強工程建管;積極推行以獎代補建管模式。強化以獎代補政策宣傳,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
“2024年,我市充分利用增發國債、各級水利發展資金、相關行業部門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完成水土保持投資3.38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7.6平方公里,完成計劃的104.7%,超額完成了水土流失治理任務。”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在石家莊,各項目區流域治理成效初顯,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
水土保持,仍需久久為功,協同發力。下一步,全市水利部門還將持續抓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切實保護好每一分水土,讓綠水青山見笑顏,為優化生態空間、提升環境容量貢獻力量。(記者 劉立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