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河北雄安新區的“千年秀林”滿目蒼翠、鳥鳴啁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棵國槐是我2017年栽的,栽的時候只有手腕這么粗,現在枝繁葉茂,樹徑已達30厘米左右。”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建設工人仇向國說。
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區域,乘車穿行林區察看林木長勢,登上秀林驛站平臺遠眺林區全貌。總書記說,良好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努力接續展開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
白鷺在“千年秀林”棲息(央廣網發 王玉明 攝)
“先植綠、后建城”,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雄安新區建設的新理念。“千年秀林”是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后實施的第一個工程項目,主要分布在雄縣、容城縣境內,環繞新區全域。
“總書記2019年來的時候,與我們參與造林護林人員親切交談。那時,這里還是一片片小樹幼苗。我們把總書記的囑托揣在心里,春夏防蟲、秋冬防火,像養孩子一樣護著這些樹,讓小樹和新區一同拔節生長。”仇向國說。
“千年秀林”采用自然隨機散布、曲線栽植和多樹種混交方式,營造近自然森林,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田園風光。“咱這林子現在有200多個樹種,近2000萬株樹木。樹木長起來了,鳥多了,以前少見的白鷺也成‘常客’了。”仇向國說。
護林員正在監測“千年秀林”樹木的生長情況(央廣網記者 王藝霖 攝)
為建設好、維護好“千年秀林”的良好生態環境,雄安新區定期組織當地群眾參與造林施工及管護工作,并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植綠護綠水平。“‘千年秀林’有18支養護隊伍,每支養護隊伍40人左右。我們通過實時監控與人工巡查、無人機飛防與人工養護相結合等手段,對每棵樹進行監控、跟蹤,實現對苗木質量的精準管控。”雄安集團生態公司護林員文艷強說。
林水相依,森林環城,雄安新區把森林種進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里。當前,雄安新區大力推進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試種中草藥40余種1300余畝,助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我們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林藥共生、生態養殖等多種生產模式,讓‘千年秀林’變成雄安新區的錢庫、碳庫。”雄安集團生態公司生態事業部部長董增巨說。
雄安新區居民在“千年秀林”打卡拍照(央廣網記者 王藝霖 攝)
目前,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11%提升至35%,綠化面積累計達到74.1萬畝。“千年秀林”里碧波涌動,雄安郊野公園、金湖公園、悅容公園等城市公園也相繼開放,從“在城市里建公園”到“在公園里建城市”,“綠色”正成為當地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
“這邊風景特別好,一出門就是‘大森林’,還有各種果樹,可好看了。”雄安新區居民賀寒常約著朋友走進“千年秀林”打卡拍照、樂享綠意。
總監制:駱紅秉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監制:伍剛 宮歆慧 蔡榮波
統籌:陶玉德
策劃:王藝霖 卜葉
采制:王藝霖 禹云飛(見習)
鳴謝: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