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港口群激活“藍色動能”
——海洋經濟新脈動(二)

日前,河北港口集團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新一代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正在進行作業。河北日報記者 趙 杰攝
8月9日,一輪紅日躍出海面,將金色陽光灑在河北港口集團唐山港京唐港區專業煤炭碼頭上。烏黑的煤炭沿著傳送帶滾滾向前,被伸展巨臂的大型裝船機不斷送入電煤船。
眼下正是迎峰度夏電煤保供的關鍵時期,類似的電煤運輸忙碌場景在河北各港口不斷上演。
“過去是同質化競爭,現在是電煤運輸‘一盤棋’。”河北港口集團生產業務部副部長秦遠友舉例說,前不久,電煤船“長亮海”輪靠泊京唐港區39號專業煤炭泊位,裝貨量不足。他們發揮集團煤炭板塊聯動優勢,提前調整計劃,從其他港區調運一列車至京唐港區新東港站,解了燃眉之急。今年1至6月,各港間運力互調148列,實現集團煤炭通過能力最大化。
渤海灣畔,大潮涌動。自2022年10月重組成立以來,河北港口集團承擔全省港口投資運營主體職能,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形成了握指成拳的集群效應。
2024年,河北港口集團完成貨物吞吐量8.42億噸,同比增長6%,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集團中排名第三位;今年上半年,完成貨物吞吐量4.29億噸,創歷史同期新高。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河北綿延487公里的海岸線上,從北至南分布著秦皇島港、唐山港京唐港區、唐山港曹妃甸港區、黃驊港,像一串璀璨的明珠鑲嵌于渤海灣。
曾經,這些港口間存在各自為戰、同質化競爭問題。
在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直接推動下,河北港口集團正式重組成立,對“三港四區”資源推行集團化管控、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運營,吹響了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的號角。
河北省制定《關于進一步推動和支持沿海港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建設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為全省港口發展把脈定向。
立足新起點,河北港口集團匯聚合力,重塑功能定位,提升港口能級,加快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和世界一流海洋經濟綜合服務商。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強不強,看集裝箱。集裝箱運輸是現代化港口的標志性業務,也是河北港口人面臨的新考題。
2024年11月16日,河北港口集團合德海運公司開通黃驊港—上海港—洛杉磯港航線,這是北方第一條以快航模式運營至美國西海岸的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為籌備這條航線,合德海運公司總經理陳莉帶著運營團隊持續攻堅。
走訪集裝箱貨物客戶、對接國內外碼頭商、研發專項業務操作系統……他們馬不停蹄地忙碌著,不少人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過家。
為何如此緊迫?
打量一下群雄逐鹿的競爭態勢,看一看河北集裝箱的原有狀況,不難理解陳莉的焦灼和壓力。
從全國來看,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多年霸榜前三。而河北周邊的天津港、青島港等,集裝箱發展態勢同樣強勁。
河北要發展集裝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航線。
河北港口集團致力把美西快線打造成我國北方地區至美國洛杉磯港最快海運通道,目前已實現華北(黃驊港)、華東(上海港)、華南(廣州南沙港)“三線聯動”,貨物服務范圍涉及京津冀60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了船期互補、高效穩定的海上運輸通道。
重組成立以來,河北港口集團新開通內外貿集裝箱航線18條,集裝箱航線總數達68條,覆蓋全國沿海沿江主要港口,通達東北亞、東南亞、中東、印巴、美西等地主要港口。
港口資源整合,帶來的不光是功能定位的重塑,還有協作效應的增強。
“不算小賬算大賬,變化太大了?!鼻剡h友說,面對夏季電煤保供戰,他們統籌7個專業化煤炭公司資源,優先安排重點企業到港貨源接卸,優先安排電煤運輸計劃,優先保障發電企業需求。
針對可能到來的極端惡劣天氣,他們提前研究應對措施和發布應急預案。一旦有煤炭碼頭出現臨時困難,集團統一調配泊位、垛位等資源,做到服務更優、效率更高。
大港自有大擔當。連日來,河北港口集團每日有80多萬噸電煤運往華東、華南地區,切實保障了國家能源運輸安全。
群策群智凝聚“向心力”,如今,港口間業務協作創新越來越多。
“一船多港”成為常態。河北港口集團開通了聯通“三港四區”的“海上巴士”支線體系,每月“海上巴士”達60班,把分散的貨源統一拼船,貨物到港即來即走,貨物周轉率大幅提升。
“水水中轉”創新推行。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具備“大港大船”優勢,大船抵達曹妃甸港區后,用小船將貨物倒運至黃驊港,既可提升曹妃甸港區的泊位利用率,也能培育黃驊港的貿易市場,還能幫助客戶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可謂一舉三得。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發展港口,就要跳出港口。
河北港口集團堅持“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理念,持續放大港口樞紐作用,將港口優勢拓展到內陸地區,陸續在山西、內蒙古、寧夏、新疆、陜西舉辦推介會,建立內陸港97個、海鐵聯運線路30條,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物流新通道。
從“單港競爭”走向“港群協同”,今天的河北港口群,奮楫揚帆渤海灣,激活“藍色動能”。(河北日報記者 貢憲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