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鎮任村
背景:任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部太行山區。1941年6月,八路軍在此設立豫北辦事處,并建立起豫北地下交通線。這條交通線暢通了華中、山東、冀魯豫、冀南各根據地與太行區以及延安之間的人員、情報、物資往來,打破了敵人的封鎖。
8月6日航拍的河南省林州市任村。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東達支庫同志:請依據兌付給米票一百斤為盼。”泛黃的紙頁上,遒勁的毛筆字跡清晰可辨,“豫北辦事處”的朱紅大印非常醒目。
8月6日,河南省林州市任村文化講解員張伏生小心翼翼地展開這張收藏多年的兌米憑證說:“當年,我爺爺張興榮作為地下交通聯絡員,就曾使用過這樣的票證,多次執行秘密任務。”
“憑證的設計很巧妙。”張伏生介紹,交通員無需隨身攜帶大量糧食,憑票即可在沿線站點兌換物資,既具備隱蔽性,又確保了有效補給。
一張兌米憑證,是八路軍豫北辦事處建立地下交通線,開展對敵斗爭的生動見證。
1941年初,日軍設立層層封鎖線,瘋狂“蠶食”、分割抗日根據地,華中、山東、冀魯豫、冀南各根據地與太行區及延安的交通聯系嚴重受阻。建立一條安全的地下交通線,確保各根據地之間的聯系暢通迫在眉睫。
“任村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自古就是‘通晉達冀’的戰略要沖。”原中共安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朱貴強介紹,1938年,隨著村一級黨組織建立,這里迅速掀起抗日救亡熱潮,很快發展為林北縣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域。
任村商貿繁榮、人流密集,能為隱蔽戰線提供掩護。承擔著統戰聯絡、情報傳遞、人員物資轉運等秘密任務的豫北辦事處,就選在了這里。盡管它是當時全國唯一一個建立在鄉村的辦事處,但其組織級別很高,由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直接指揮。
“八路軍以豫北辦事處為中樞,開辟了西通山西遼縣(今左權縣)麻田八路軍總部,東達河南省內黃縣井店鎮冀魯豫邊區沙區辦事處的豫北地下交通線。”朱貴強說,1941年到1945年之間,這條交通線安全護送中共黨政軍干部萬余人次。
像兌米憑證這樣的抗戰實物,張伏生搜集了不少。隨著不斷深入了解,他認識到那些看似普通的貨棧、茶莊,實則也是連接各根據地的重要物資通道。
“任村的德興貨棧就是其中的重要樞紐。貨棧表面看只是普通商號,但運送的都是特殊‘物資’。”張伏生介紹,當時德興貨棧大量收購黨參、柴胡等山貨運往敵占區大城市,再將換回的食鹽、槍支彈藥、藥品等物資秘密運送到抗日前線。
抗戰時期,八路軍通過豫北地下交通線,先后為太行山根據地采購糧食數百萬斤、棉布50萬米。“太行兵工廠的武器、冀南銀行的‘冀鈔’、膠東黨組織向延安黨中央輸送的黃金,都是通過這條隱秘交通線運送的。”張伏生說,豫北地下交通線不僅是運送人員的“生命線”,也是打破經濟封鎖的“輸血管”,并且創造了“零失誤”的奇跡。
八十余載過去,昔日需要掩人耳目的地下交通線,已經變成新時代的發展高速路。
“沿太行高速的一段,與當年豫北地下交通線南路線路大致重合。”任村黨支部書記張曉波介紹,村子距離沿太行高速林州青年洞站口僅2公里多,開車過去不到十分鐘。
沿太行高速公路在規劃之初,就充分考慮激活沿線紅色文旅資源,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我們村不僅有林北縣委舊址、八路軍豫北辦事處舊址等多處紅色遺址,還保存著0.6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建筑群。”張曉波說,依托這些資源,他們正在打造“紅色研學+古建保護+商貿體驗”的特色文旅新模式。
眼下,一項投資千萬元的文旅融合工程正在給任村帶來新變化。
漫步在任村南北向的主街上,叮叮當當的施工聲不絕于耳。“這是我們重點打造的紅色商貿街區。”張曉波說,目前,村里已經整合了70多處民房進行統一開發,修復重現當年的貨棧、茶莊等特色商鋪,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支撐地下交通線的紅色商貿,進一步帶動村民就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沿太行高速公路的便利和新項目的開展,吸引了很多本地人返鄉。任村人以建筑技藝見長,過去,村里三分之二的勞動力長期外出從事工程建設,古村落也日漸沉寂。如今,很多村民回來投身到紅色商貿街區建設中,為家鄉發展注入活力。
沿著紅色商貿街區向南,80畝花海、高端民宿項目也在同步進行。“明年再來,定會讓您眼前一亮!”張曉波充滿信心地說。(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