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煤炭裝卸作業忙,一邊是亭亭玉立的荷花競相開放。這工業風的浪漫,就發生在秦皇島港灣區。
秦皇島港灣區是全國第三批美麗海灣,絕大部分屬于秦皇島港的生產作業區。近年來,秦皇島市持續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出臺《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方案》,開展“一灣一策”差異化治理。其中,秦皇島港灣區作為“工業岸線轉型示范區”,被賦予探索“綠色港口+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重任。
給港口開啟“生態美顏”,治塵、治水是主線。
煤炭卸車環節,當煤炭被倒進料斗,五步抑塵法立刻啟動。先是自動噴淋系統抑制揚塵,然后干霧系統捕捉逃逸的煤塵顆粒,底層灑水防止二次揚塵,之后用濕潤劑增強煤堆黏性,最后再用高壓水槍全面清洗,杜絕帶塵上路。一套操作下來,全流程煤炭撒落量降低94.4%,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67,達到二級良的標準。
含煤污水的變化更令人驚訝。港口堆場內,25千米的排水溝如血管般延伸,將所有含煤污水導入污水處理廠,經深度處理后存放在儲水沉淀池。污水自西端沉淀池注入后,經逐級沉淀、溢流,在東側沉淀池匯聚,最后變成干凈透明的一汪清水。這池清水可以用來除塵噴灑、綠化澆灌,每年能節省水費超百萬元。
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衛生環保部科員李德圣說:“我們的目標其實很樸素,就是讓海水更清,沙灘更凈,環境更優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