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宋海娟)8月6日,河北遷安市金隅產業園大橋新建工程項目用地正式獲得河北省政府批復。該項目不僅成為全省首例獲批的用地用林聯動審批項目,更是創下唐山同類審批項目的最快紀錄——從7月7日報送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審查,到8月6日獲省政府批準,全程僅用24個工作日,較傳統獨立審批模式提速近一倍。
據了解,金隅產業園大橋新建工程起于沙河橋南,向南跨越大石河,終于規劃產業園北邊界,全長0.376公里,總投資約629萬元。項目建成后,將徹底打通產業園貨物運輸的“最后一公里”,大幅縮短物流周轉時間,為企業節約大量運輸成本,對激活園區產業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跑審批,用地、用林要分開辦,材料得重復交,部門得反復跑,辦完林地許可還得再跑用地手續。”該項目負責人鄧任介紹,“這次聯動審批,材料一次上傳,問題由自然資源部門專人協調,全程‘不見面’卻‘跑得快’,獲得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審批機制的深刻變革。2025年5月,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單獨選址項目用地用林聯動審批實施方案》,按照全面部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先在單獨選址項目中開展用地用林聯動審批試點,再逐步推廣至用草用海領域,同步推進用地預審階段的用地用林用草用濕聯合會審。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排業務骨干全程跟蹤項目報批,實時協調解決規劃銜接、材料補正等問題;通過嚴格落實用地用林聯動審批程序,實現用地用林申請材料“一次上傳、并聯審查”,變“企業跑腿”為“數據跑路”,變分散辦理為協同攻堅。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用地用林聯動審批項目的成功實踐,不僅加速了項目落地,更體現了用地保障高效服務建設發展的成效。下一步將以金隅產業園大橋項目為契機,進一步梳理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拓展聯動范圍,讓“減環節、優服務、提效能”成為常態,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自然資源支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