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照片是定格的歷史,是凝固的記憶。1942年,一份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畫報誕生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它就是《晉察冀畫報》,也是中共武裝有史以來創辦的第一份畫報。一群熱血青年,用手中的相機作為武器,記錄下這片土地上的吶喊與抗爭,每一張照片都凝固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長城新媒體策劃推出《老照片 新坐標》系列圖片報道,帶您重返現場,尋找老照片的拍攝地,看看80多年光陰流轉里的舊貌與新顏,傳承與新生。
▼
1942年3月,《晉察冀畫報》時事??l表了記者沙飛的一篇文章和一組圖片,記錄了平山青年踴躍參軍和群眾歡送新戰士的熱烈場面,165名新戰士在家人、村民的陪同和歡送下去入伍大會報到。其中有一張照片記錄著北莊村村民的歡送隊伍,正帶著慰軍物品經過開明士紳齊學韶家的大院。
2025年8月13日,記者尋訪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用相機尋找歷史、記錄當下。作為唱響《團結就是力量》的地方,這股“團結”的精神也一直凝結在北莊村的歷史中。在抗日戰爭時期,積極擁護志愿義務兵役制;在解放戰爭時期,全村為中央機關騰出了上百間房屋;在新中國成立后,整村搬遷支持建設崗南水庫……如今,北莊村的村民們依然銘記著那段歷史,牢記囑托、團結奮斗、實干苦干,齊心協力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 1942年3月,北莊村村民歡送平山青年參加志愿義務兵,歡送隊伍正帶著慰軍物品經過開明士紳齊學韶家的大院?!稌x察冀畫報》 沙飛 攝
▲ 2025年8月13日,中央宣傳部舊址(齊學韶老宅)的保安在進行日常安全巡查工作。1948年,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齊學韶家騰出房屋作為中央宣傳部辦公地,老宅現為紅色旅游景點。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中央宣傳部舊址內,游客絡繹不絕。圖為廣東游客張先生帶家人游覽中央宣傳部舊址,向孩子講述紅色歷史。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平山縣北莊村的團結廣場上,來自天津的游客們正在集體唱響紅歌《團結就是力量》。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來自各地的黨員干部在平山縣北莊村黨史館開展黨建活動,參觀抗日戰爭時期老照片。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北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封紅卷在崗南水庫邊,向記者介紹平山縣北莊村搬遷故事。1958年,為支持崗南水庫建設,北莊村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全村920人的搬遷任務。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平山縣北莊村村民史翠亭一家正在準備晚飯。北莊村村民們傳承紅色基因、團結一心、苦干實干,共同開創著幸福生活。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平山縣北莊村村民們一邊聊天,一邊縫制鞋墊。2021年北莊村村民王亞梅創立“團結手工坊”,帶領村里的大娘大嬸們通過制作手工藝品增收。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團結手工坊”的網絡主播王梓杰正在直播帶貨,將村民們手工縫制的布鞋、鞋墊銷往全國各地。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2025年8月13日,種植戶正在大棚里為葡萄剪枝。近年來,北莊村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為村民增加就業機會。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 北莊村大力建設光伏項目,幫助村民增收。目前,村民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安裝著藍色光伏板。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龐曉瑋 李皓 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