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平臺訂單,多家企業協同生產
——“共享智造”為特色產業集群帶來什么(四)
在邯鄲市永年區,有這樣一家企業,其搭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廣泛對接全球采購商,將接到的訂單分配給產業集群內多家企業。這家企業為什么要建這樣一個共享載體,又是如何讓同行由競爭變共贏的呢?

7月25日,國智科技(河北)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監測共享設備的運行情況。 河北日報記者 田 明攝
7月25日,記者來到國智科技(河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智科技”)打造的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探究竟。該平臺于今年2月正式投用,由國智科技投資6000萬元,委托冠英科技集團建設。
18個生產中訂單,13個待生產訂單……記者看到,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展廳的生產監控大屏幕上,顯示著協同訂單信息。每臺設備的運行狀態、生產任務、運行負荷等情況也一目了然。
國智科技董事長張延嶺介紹,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集訂單承接、整合、拆單、揉單、派發、生產執行監控及異常處理于一體,實現了協同訂單全流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現在平臺已入駐19家緊固件企業,協同生產日產能達到126噸,可協同生產的產品種類為74種?!睆堁訋X說,平臺運行以來共派發51個協同訂單,總體交易額約2000萬元。
國智科技主要從事多工位冷鐓機和配套設備以及高端緊固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起初,張延嶺曾想和同行一起建設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但大家聽說訂單要共享,覺得自己的市場份額會流失,所以顧慮重重。
永年被譽為中國緊固件之都,匯聚了7000多家緊固件生產銷售企業,是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24年,全區緊固件產銷量占全國市場份額59.2%,產品出口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突破500億元。產業集群優勢明顯,企業間競爭也激烈。
2024年10月,張延嶺自掏腰包開始搭建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旨在依托這個共享載體打通產、供、銷整個產業鏈環節,打造以訂單為驅動,線上引流、平臺接單、線下智造、產業協同的發展新模式。
如今,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接單后,能夠智能解析客戶需求,自動運用人工智能算法精準匹配入駐企業資源,精確把控協同訂單交付時間。
“協同訂單分配時對產品工藝和質量進行明確,并且通過監控生產執行過程實現產品可追溯,保證了產品品質?!睆堁訋X說,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做大緊固件市場,推動產業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位于永年區的河北同發鐵路工程集團銘豪高速鐵路器材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發銘豪”)是一家大型緊固件制造企業,也是首批入駐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企業。
7月25日10時許,記者來到同發銘豪時,生產車間內一臺臺冷鐓機正在生產螺母。公司一樓大廳產業鏈數字化孿生平臺上,清晰顯示著此時有6臺設備在生產協同訂單,總產能為30噸。
“加入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后,訂單增加了,產線也更智能了。”同發銘豪廠長梅勝斌告訴記者,冠英科技集團為入駐企業開發了緊固件數智工廠軟件系統,這套系統可采集設備運行狀態、能耗、產量等實時數據,經過分析處理給出每一種設備的最佳產能和最低能耗,便于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能。
為讓企業決策更科學,冠英科技集團還為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配套開發了小丁AI智控機器人,并適配移動端App,讓企業負責人和技師隨時、隨地管理生產設備。
“小丁,今天國智科技的生產情況如何?”記者剛在移動端App打下這些文字,小丁AI智控機器人立即回復了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工作時間段內能耗為2688.73千瓦時,共有6臺冷鐓機低于額定轉速,如果按照額定轉速生產,同樣生產時間內預計可增加產量85.35公斤……
隨著19家企業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協同訂單的生產效率較企業單獨接單時平均提升10%,人工成本下降10%,訂單準時交付率從90%提升至95%。
“實實在在的好處,引來多家集群內企業洽談對接事宜?!睆堁訋X說,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產業集群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也在不斷攀升。
傳統模式下,中小企業因采購量小面臨議價劣勢。目前,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既承接來自市場的訂單,又承接集群內企業難以單獨完成的訂單,規模效應大大提升了原料集采的議價空間。
“一噸鋼的集采價格,比自采便宜十幾元。”張延嶺表示,下一步,永年緊固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深度整合產業集群資源,圍繞產業集群共性需求,拓展共享工藝、共享質檢、共享模具、共享技師、共享物流、共享倉儲等服務。(河北日報記者 馬朝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