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系統改革激活開發區活力
今年1至7月,邯鄲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簽約項目450個,簽約金額1257.4億元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記者劉劍英)從邯鄲市商務局獲悉,今年1至7月,邯鄲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簽約項目450個,簽約金額1257.4億元,分別占全市簽約項目、簽約金額的84.9%、83.9%。以系統理念推動開發區建設和管理,邯鄲打出審批制度改革、承載能力提檔、運營機制創新、要素支撐保障等組合拳,激活開發區活力。
“從企業注冊,到辦理項目備案、環境評價、排污許可等手續,不出園區就能辦結。”8月11日,位于臨漳經濟開發區的河北中魯鋼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繁忙,企業負責人戰后連介紹,開發區工作人員幫辦代辦相關手續,為項目早日投產節約了時間。
企業不出園區就能辦理相關手續,得益于去年3月邯鄲推行的開發區行政審批改革。按照“能放即放、重心下移、減少層級”原則,邯鄲市、縣(市、區)政府分批次將項目和企業相關審批服務事項下放(委托)開發區管委會。目前,各縣(市、區)全部完成向所屬省級開發區下放審批權限工作,平均授權75項,涵蓋了從企業登記注冊到投產所需的審批服務事項。
做強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主平臺。邯鄲打造“創業U谷”,為優質企業和創新團隊提供全周期服務;建設“融創總部”,以金融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3000余萬元,推進園區內科創產業園環境提升、功能優化,吸引創新資源集聚。目前,已有16家企業入駐。
不斷提升開發區承載能力,邯鄲在高標準推進開發區道路、排水等傳統基礎設施“七通一平”基礎上,圍繞數字智能園區目標,積極推進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園中園”,提升開發區招商引資成效。邯鄲結合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市域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明確各開發區產業定位,推動錯位發展、集群式發展。
在復興經濟開發區恒盛產業社區,去年底竣工的10棟廠房中,已有7棟廠房入駐企業,已入駐的企業全部為新材料、裝備制造領域科技含量高、成長前景好的企業。“入園企業可享受政策推介、工業設計等全方位服務。”恒盛產業社區負責人劉輝介紹,作為一家專注工業地產開發和科技園區運營的企業,他們與復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合作,發揮專業招商優勢,吸引優質企業入園。今年年底,包括20棟廠房的產業社區二期工程將啟動建設。
在運營機制方面,邯鄲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全面推進“管委會+公司+基金”管理運營模式,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涉縣經濟開發區發揮天鐵集團頭部企業優勢,建設省際合作產業園新樣板,今年已引進精鋼及裝備制造項目16個;邱縣經濟開發區聚焦食品加工產業,引進北京、福建等地知名食品企業,2024年食品產業集群營收超150億元。
強化要素保障,邯鄲將新增用地計劃指標向開發區傾斜,優先保障用地。同時,通過收購、置換、限期建設等方式盤活存量土地,推動開發區“騰籠換鳥”,力爭2026年實現“僵尸”企業和閑置土地清零。
發展飛地經濟,推動開發區土地資源高效利用,2024年5月,邯鄲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啟動永年、武安飛地產業園建設。
“有些地方有項目缺土地,有些地方有土地缺項目。飛地產業園建立共享共贏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了‘飛出地’與‘飛入地’兩地合作的積極性,推動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產業布局。”邯鄲市商務局副局長王煒說,目前,永年飛地產業園已有14個項目入駐,其中5個項目開始試生產;武安飛地產業園入駐項目3個,其中1個項目部分投產,2個項目今年年底前啟動建設。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