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當前正值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精準研判省內不同區域災害形勢,近日印發《河北省農業防災減災救災保秋糧豐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創新采用分區域、分災種、分作物的策略,制定15條針對性防災減災救災措施,全方位應對暴雨洪澇、高溫干旱及病蟲害等災害,為秋糧及全年糧食豐收筑牢安全防線。
面對省內南北災害差異,《方案》實施差異化應對。在冀中北地區,自7月下旬起,承德、張家口、保定等地遭遇突破歷史極值的強降雨,農田漬澇嚴重,且8月降水偏多導致洪澇風險居高不下。對此,《方案》以“排、散、管、促”為核心,推出7項舉措解“漬澇之困”。
通過疏通溝渠、對低洼地塊利用現有排水工程或緊急開挖臨時排水口、架設移動泵站等方式24小時搶排積水,避免作物根系受損;積水排出后,針對土壤黏重、板結地塊,組織農戶開展鏟趟、中耕劃鋤,改善土壤透氣性以助力植株恢復;對倒伏作物適時扶正、清除淤泥并跟蹤觀察生長情況,正常則加強水肥管理,異常則及時翻耕改種,對無法恢復的絕收地塊,搶收秸稈作青貯并改種速生葉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同時全面開展受災區域環境消殺,清理污泥垃圾、消毒飲用水源、無害化處理動物尸體,守住災后防疫底線,此外還會清除受損農田砂石,利用項目資金修復水毀設施,為恢復生產創造條件。
而在冀南地區,7月以來持續高溫少雨致土壤失墑加速,局部旱情顯現,預計8月中下旬,南部地區氣溫偏高,部分降水偏少區域旱情可能進一步發展。
《方案》聚焦 “蓄水、保墑、抗旱”,以5項行動破“缺水之局”。一方面引水抗旱,調度水利工程,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同時協調電力部門保障抗旱用電;另一方面兼顧不同作物關鍵生長期,適時澆水補墑,通過覆蓋、中耕等措施保墑提墑,適度追肥并實施“一噴多促”作業增強作物抗旱能力,還積極推廣滴灌、微噴、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以提高用水效率;此外,提前檢修抗旱機具,儲備調劑化肥、種子等農資,建立抗旱服務組織強化保障,對受旱無收地塊,及時改作青貯或補種短生育期作物。
除區域災害應對外,全省層面“蟲口奪糧”行動同步推進。根據前期病蟲發生情況和基數調查結果,結合種植結構、耕作制度、品種抗性、生態條件及氣象預報等因子綜合分析,河北玉米、水稻、馬鈴薯、花生等主要糧油作物病蟲害呈中等至偏重發生態勢,加之近期部分地區遭受暴雨洪澇災害,秋糧作物病蟲害防控形勢嚴峻。
《方案》強化全省聯動,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聚焦棉鈴蟲、玉米螟、黏蟲、甜菜夜蛾、玉米南方銹病、稻瘟病等秋糧重大病蟲害,建立監測機制強化監測預警,緊盯防治關鍵期,適時組織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其中,玉米重點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及南方銹病,抓住關鍵期用藥;水稻針對“兩遷”害蟲和稻瘟病,采取誘殺、達標防治、預防性噴施等措施;針對馬鈴薯、花生等其他作物,根據監測情況及時防治馬鈴薯晚疫病、花生田甜菜夜蛾等,防止擴散為害。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強調,將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抗災責任壓實至市、縣、鄉、村,任務細化到具體地塊與農戶,以釘釘子精神跟蹤調度措施落地,堅決守住秋糧豐收底線,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河北力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