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四級網格 開展專項招聘 定制化技能培訓
我市多部門創新舉措 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王楠)就業是民生之本,青年就業更是重中之重。近日,我市政法委、司法局、民政局、人社局等多個部門通過構建四級就業網格、開展專項招聘活動、定制化技能培訓等創新舉措,為無業青年和罪錯未成年人群體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一系列精準服務不僅幫助重點群體實現社會融入與自我價值提升,更以有溫度的民生實踐,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四級網格織密服務網,政策宣講直抵人心。為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米”難題,我市創新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就業服務體系,依托“大數據+鐵腳板”模式,將就業服務延伸至基層末梢。今年4月以來,全市已組織71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聯動417家企業提供崗位5137個,涵蓋制造業、服務業、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同時,通過發放10萬余份“就業政策明白紙”、開展“就業政策進社區”宣講活動,確保政策解讀“零距離”。
“以前找工作沒有頭緒,現在政策解讀和崗位信息直接送到家門口。”參與招聘會的小李感慨道。他曾因學歷限制屢屢碰壁,后來在網格員的幫助下,他報名參加了相關部門聯合企業開設的“訂單式”技能培訓班,系統學習電氣焊技術,如今已成功入職一家機械制造企業。“從培訓到就業,全程有人指導,心里特別踏實。”小李說。
專項招聘打破信息壁壘,跨區域合作拓寬就業渠道。針對重點群體求職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政法委、司法局、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門,推出“百日千萬招聘行動”“金秋招聘月”等品牌活動,創新采用“現場對接+直播帶崗+網絡招聘”三維模式,滿足不同群體的求職需求。活動不僅覆蓋本地252家企業的1781個崗位,還整合京津冀“五區三市”165家企業的3356個跨區域崗位,為求職者提供更多選擇。
在近期舉辦的“直播帶崗”活動中,一家北京科技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通過鏡頭介紹崗位需求:“我們急需工業機器人運維人才,提供月薪8000元起的崗位,并配套完善的晉升通道。”直播間內,求職者紛紛留言咨詢,網格員則“點對點”推送符合條件的求職者信息,實現供需精準匹配。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已通過專項招聘活動促成210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其中無業青年占比超六成。
定制化培訓重塑技能,科技賦能打開職業新篇。對于罪錯未成年人群體,我市多個部門聯合啟明學校、智鴻職業培訓學校等機構開展聯合辦學,開設工業機器人運維、電氣設備安裝等特色課程,將國家職業標準教學大綱與CAD設計、機器人實操等前沿內容結合,打造“嚴謹性+趣味性+科技感”的沉浸式課堂。首期培訓班20名學員通過“教學-實訓-就業”無縫銜接機制,全部掌握就業技能。
“傳統培訓太枯燥,現在邊玩邊學,連CAD軟件都能輕松上手。”來自我市啟明學校的參訓學員小張說。他因家庭變故誤入歧途,在市司法局、人社局的幫助下,通過技能培訓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現在我能獨立操作工業機器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小張的轉變,是我市探索“教育+培訓+就業”閉環模式的生動縮影。
長效機制護航職業發展,未來之路越走越寬。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未來將持續深化“1311”就業服務機制(即提供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1次培訓機會、1次就業見習),并計劃擴大與京津冀地區企業的崗位協作,為重點群體鋪就更廣闊的就業之路。同時,針對已就業人員,各部門還將聯合企業開展“跟蹤式”服務,定期回訪了解工作情況,提供勞動權益保障、職業晉升指導等支持,確保“就業穩、留得住、發展好”。
從政策宣講到崗位推送,從技能重塑到就業安置,我市正以系統性服務破解特殊群體就業難題。每一份職業夢想的生根發芽,不僅是個體命運的轉折,更是城市溫度與活力的體現。市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就業服務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們將繼續努力,讓更多青年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