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特約評論員:延 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燕趙大地上,一件件民生實事正化作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鮮亮印記。河北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當作“頭等大事”,以“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為航標,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將政策措施溫度轉化為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感,鋪展開一幅溫暖的新時代民生畫卷。
公平為本,兜牢民生底線。公平是民生建設的基石。河北通過制度性保障,著力構建覆蓋全民、公平統一的民生保障網絡。社會保障持續提質擴面,截至4月末,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數達7626萬人,電子社保卡簽發量達6726萬張,覆蓋常住人口的91%,排名居全國第4。低收入群體“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托起全省161.4萬低保對象、25.8萬特困人員、85.3萬低保邊緣家庭人員的生活希望。精準幫扶更見溫度,今年上半年,舉辦河北省殘疾人就業洽談會,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15.98萬人,提供無償法律援助服務3.77萬件,讓公平的陽光照進每一處角落。
均衡為要,彌合發展鴻溝。均衡是民生建設的核心要義。河北以區域協同和城鄉統籌為抓手,力促公共服務均衡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紅利加速釋放,三地社保卡實現25項人社服務事項、6.4萬家定點醫療機構、3900多條交通線路等“一卡通用”,區域共建共享取得新突破。省內城鄉壁壘不斷消融,2024年全省符合條件的140個縣(市、區)組建縣域醫共體201個,覆蓋轄區內所有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家門口看好病”成為常態;今年上半年,已建設改造完工農村公路2872.2公里,新增縣鄉村三級客貨郵站點320個,開通線路60條,公共服務資源向鄉村流動更加暢達。
普惠為先,共享民生溫度。大力發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務,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河北聚焦全生命周期需求,著力推動養老育幼服務規范化普惠化發展。2024年,全省4萬余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養老護理員持證人員累計新增4660人,醫養結合機構增至1127家、躍居全國第四,進一步筑牢銀發幸福根基,“老有所養”更加貼心;省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助推普惠托育,新增普惠托位5414個,同步推進1165萬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篩查,為75.7萬孕婦提供免費產前基因篩查,全方位護航未來希望,“幼有所育”更為周全。
可及為徑,暢通服務末梢。推動民生福祉可感可及,是民生建設的關鍵路徑。河北同步推進技術賦能和服務下沉,著力打通民生服務“最后一米”。技術創新提升服務效率,“冀時辦”上線政務事項5800余項,實現重點民生領域全覆蓋,高頻服務“指尖可達”;已開展預約服務的403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接入“河北智慧健康”平臺,就醫購藥服務更加便民。文體服務實現觸手可及,2024年開展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2.3萬余場,建設或提升標準化體育公園和小型體育主題公園200個,“十四五”我省體育公園新增數量、指導目標完成率均位居全國第一,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融入群眾日常。
民生之問,初心作答。從棚戶區崛起的廣廈萬千,到農村公路連接的希望燈火,從老人家中適老化的暖心扶手,到新生兒基因篩查的科技護航,河北以“件件落實”的執著,將“人民至上”寫入高質量發展肌理。未來,燕趙大地必將繼續以初心為底色、以實干為筆觸,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譜寫出更加溫暖有力的河北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