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張藝萌 武新杰 郭碩 李皓 韓建強)8月1日,在湖北省鄂州市烈士陵園紀念館,一盤40年前的錄音帶,讓現場瞬間安靜下來,這是河北烈士郭躍華奔赴前線時的遺言。他對愛人、親人的深情與愧疚穿越時光,擊中每一位聆聽者的心。
1985年,郭躍華在南疆前線為掩護戰友英勇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25歲。這份義無反顧的勇氣,究竟源自何處?他遺言里掛念的家人是誰?他有著怎樣的故事?
郭躍華烈士遺言(節選)
帶著這些疑問,8月6日,記者驅車沿著一條狹窄的土路來到烈士郭躍華的老家,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常河鎮村。
郭躍華的三弟郭躍江領著記者進了屋,屋里放著三個大衣柜,其中一個還是郭躍華結婚時留下的。郭躍華的四弟媳張香紅攙著母親孫艾珠從里屋走出來,小心翼翼打開了個木制盒,一疊泛黃的老照片、入伍通知書、烈士通知書、一等功獎章,以及一盤已經褪色的老式磁帶,靜靜地躺在里面。40年前的故事仿佛一下就開啟了……
郭躍華四弟媳張香紅向記者展示由自己保管的烈士通知書等物件。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碩 攝
1960年,郭躍華出生在村里普通的一戶農家,他有兩個姐姐,三個弟弟。
1979年12月,為緩解家庭困難,同時圓自己的軍旅夢,20歲的郭躍華高中畢業后選擇參軍入伍。
在部隊期間,郭躍華多次被空降兵某部評為“偵察專業技術尖子”“四會教練員”“摩托車乘車射擊能手”,先后奪得軍、空軍偵察兵全能項目第一名,大軍區第三名,兩次榮立三等功。由于表現出色,他曾3次被上級表彰為訓練標兵。
郭躍華和戰友們的訓練影像。資料圖
郭躍華入伍后,父親多次寫信催他回家把婚事辦了,但為了不影響戰備訓練,郭躍華屢次推遲。1984年,父母千里迢迢趕到部隊,當面勸他回家完婚。當時連隊跳傘訓練任務重,優秀教練員緊缺,他再次拒絕了。
1985年初,在父親和部隊的再三催促下,郭躍華終于回到平鄉老家,與青梅竹馬結婚。婚禮簡樸,院里掛著紅綢布,鄰居們還記得他那天穿著干凈的白襯衫,笑容靦腆。
“他那年回來,還在院子里教我們幾個兄弟打拳,他告訴我們,要強身健體、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二弟郭躍俊回憶,大哥參軍后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會教他們很多道理。
但回家僅僅兩天后,一封電報打破了喜悅——“任務緊急,速回!”
郭躍華的老照片被家人小心翼翼地封存。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碩 攝
“大哥收到電報后,立刻就走了,誰都不知道他去干嘛了。過了幾個月,他往家里寫了一封信,說收到命令,去煤礦和水庫去勞動了,讓我們放心。”郭躍江的聲音哽咽,“其實哥哥心里很清楚,這一去,可能回不來了。”
1985年7月4日,郭躍華在南疆前線執行捕俘任務時,為掩護戰友撤離,身中13彈壯烈犧牲。
郭躍華和戰友們一起訓練的老照片在相冊里封存。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武新杰 攝
這盤磁帶,封存著郭躍華犧牲前留下的最后聲音。磁帶里,年輕而沉穩的聲音緩緩響起:“你的兒子就要去打仗了,到南方去……上次電報叫我回來,就是到前線去。我回來后,去信沒有告訴你們真實情況,因為怕你們老人家及全家受不了這個打擊,所以說了這個謊,在煤礦勞動都是騙你們的,爹娘,以后不能孝敬你二老了……”
原來,這盤錄音帶是郭躍華在奔赴南疆前線前,悄悄朝著家的方向錄制的。郭躍華當時把錄音帶包在衣物里,一起打進了背包,放在部隊駐地的倉庫。在整理烈士遺物時,戰友們在他的背包里發現了這盤磁帶,用舊衣服層層包裹,里面有對母親的牽掛、對弟弟的囑托,還有三首歌——《夢中的媽媽》《月亮代表我的心》《酒干倘賣無》。
00:00/01:26
郭躍華烈士遺言磁帶中所唱歌曲《夢中的媽媽》。
坐在一旁的87歲高齡母親孫艾珠,對以前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但一聽到大兒子的聲音,她會下意識地抬頭張望,像是在等他推門回來。家人告訴記者,這些年,她始終盼著兒子回家,始終不肯相信他已經犧牲。
郭躍華母親孫艾珠向記者講述對兒子的印象。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碩 攝
二弟郭躍俊說:“這盤磁帶是他犧牲半年后,隨著骨灰盒一起送回來的。”年代久遠,磁帶受損,一家人從此再沒聽過郭躍華的聲音。直到2024年,磁帶被修復,但家人卻再也沒播放過。“不是不想聽,是不敢聽。”郭躍俊低聲說,“怕一聽,心里的那口氣就繃不住了。”
郭躍華的老照片、入伍通知書、烈士通知書和一等功獎章。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武新杰 攝
“大哥在磁帶里囑咐的都是家里的事,說得最多的詞就是‘對不起’。他說,父母身體不好,弟弟們還小,希望大姐和大姐夫能多照顧我們。”說到這兒,郭躍俊已經抽泣到無法說話。“大哥自己馬上要上戰場,危險重重,他還這么記掛我們。”
如今,兄弟幾個早已成家立業,郭躍江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讓大哥知道,家里一切都好,讓他不要惦記。”
郭躍華和戰友們踏上前往戰場的火車。資料圖
陽光照在郭躍華一家人微微泛紅的眼角,也照在那些被小心呵護的物件上,仿佛能看到四十多年前,那個年輕的軍人把對家的牽掛藏進錄音帶,把對國的擔當刻進生命里。
(部分視頻資料來源于極目新聞)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