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李佳琦
立秋后的太行山脈,依舊綠意盎然。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任家洞村的酸棗林里,青綠色的果實掛滿枝頭,正值酸棗生長關鍵期。農戶們穿梭在林間,忙著修剪枝葉、澆水施肥,精心進行田間管理,為后續的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村民安慶芳在修剪酸棗樹。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我家有10來畝地,都租給村里了,我還在公司打工,一天能給100塊錢,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村民安慶芳一邊給酸棗樹修剪,一邊笑著說。這個曾以大棗種植為主的村莊,如今靠著酸棗產業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河北道地中藥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石家莊市贊皇縣棗樹種植基地。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支部領航:一顆酸棗的價值革命
任家洞村的蛻變,始于一次大膽的產業轉型。“我們村種植大棗有近百年歷史,近幾年大棗經濟效益比較低。”村黨支部書記翟立朋回憶道,在縣委、縣政府指導下,村里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實地調研,最終確定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大棗改接酸棗的新路徑。
從2022年至今,任家洞村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引進張家口懷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基地。“我們把原先這里的棗樹改嫁接成酸棗,從2024年開始實驗,今年按掛果情況,一畝地預估產量在300公斤以上。”公司贊皇基地總經理樊帥對前景充滿信心。目前3000畝基地已帶動周邊100多戶就業,村集體收入從4000元躍升至近50萬元。
贊皇大棗。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石家莊市贊皇縣地處太行山脈,有著“中國大棗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酸棗產業,年加工酸棗30萬噸,酸棗仁年交易量近7000噸,年產值達50億元。作為全國最大的酸棗仁加工集散地,贊皇縣對資源稟賦有著深刻把握,其酸棗仁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70%。
在任家洞村新建的酸棗特色種業基地里,一系列科研設備即將投入使用,“以科技力量更好更快助力產業發展”,翟立朋所說的,正是贊皇構建“育種-種植-加工-研發”全產業鏈的實踐。
準備進行篩選的酸棗仁。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科技賦能:從山間野果到億元產業
做大做強酸棗產業,先要過技術關。贊皇縣酸棗產業過去面臨提取酸棗仁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難以處理的問題。該縣于2022年引進高端藥用酸棗精深加工項目,解決了酸棗水洗污染問題。
“該項目可循環利用經過工藝流程處理的酸棗水,有效解決酸棗仁松散加工造成環境污染、黃曲霉毒素超標等問題。”贊皇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郝俊麗說。
而在河北康平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智能化車間,提取設備正將酸棗仁轉化為高純度濃縮液。“我們工廠2024年12月投入使用,主打酸棗仁復合顆粒等深加工產品,都有國家發明專利。”公司總經理謝超拿起產品介紹,“市場上酸棗仁每公斤400至500元,我們的深加工產品每盒能賣到200元左右,按照一公斤酸棗出24盒成品,價值翻了5倍。”這座占地3400平方米的工廠,年產300多萬盒產品,預估產值達1億元。
成熟期的贊皇酸棗。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科技賦能讓產業煥發新生。2024年9月,贊皇酸棗種子搭乘實踐十九號衛星升空,開啟航天育種新征程,更彰顯科技投入的深度。目前,贊皇縣已選育優質酸棗品種38個,審定新品種3個,建設500畝育苗育種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種源保障。
這種發展模式,正是河北省道地藥材產業升級的縮影。記者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目前,全省常年種植中藥材品種120種,以大宗道地藥材和特色藥材為主,其中道地藥材41種,主要有金銀花、柴胡、連翹、酸棗仁、黃芩、北蒼術、安國“八大祁藥”等。
2024年,河北省道地藥材種植面積215.4萬畝,產量111.1萬噸,分別比上年增加3.4%、12.1%,基本形成燕山、太行山中藥材產業帶和冀中平原、冀南平原和壩上高原中藥材產區“兩帶三區”優勢區域布局。
河北康平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酸棗深加工。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攝
三產融合:生態價值轉化的贊皇實踐
“禁止搶青采收!”每年酸棗成熟季,這樣的宣傳語響徹太行山間。贊皇縣出臺全國首個縣級野生酸棗保護決定,劃定保護區,既守護了18萬畝野生酸棗資源,也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如今,23萬畝酸棗林鋪展山間,形成“野生撫育+人工種植”的生態產業格局。
產業鏈的延伸讓價值倍增。目前,贊皇縣孤山村1100多戶從事酸棗加工,村民張凱英一家年生產酸棗仁25噸,純收入約100萬元;三六溝村村民張曉妹將酸棗產品引入民宿,讓游客體驗“太行睡鄉” 的康養魅力。2024年,贊皇縣接待游客562萬人次,文旅融合讓“酸棗紅”煥發多元價值。
據了解,贊皇縣將逐步建設成10萬畝酸棗人工栽培基地、酸棗仁產地倉儲物流中心、酸棗仁產地交易中心、酸棗脫肉脫核產地加工集群、健康食品產業加工集群、睡眠康養及產業服務集群。
河北康平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酸棗深加工設備。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贊皇縣將促進酸棗產業規范化、可持續發展,推動贊皇酸棗仁走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使之成為特色富民大產業。”贊皇縣委書記陳宏鋒說。
從任家洞村的土地流轉到全縣50億元產值,從傳統加工到“睡眠經濟”新業態,贊皇酸棗產業的崛起,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正如《最美贊皇酸棗紅》歌曲中所唱:“太行深處酸棗紅,一顆酸棗一顆心”,這抹紅色正沿著產業鏈條,蔓延成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為河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著鮮活樣本。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