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牽頭系統梳理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圖譜,不斷加快與京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整零協作配套,產業鏈韌性與活力顯著增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新能源汽車產量已占全國總量的18%,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里程位居全國前列。系列報道《鏈上京津冀》,今天來看京津冀如何共建一條鏈,共造一輛車。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場融合能源革命、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于一身的全新探索。而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試驗場"。
本臺記者 楊晨曦:
造一輛"聰明的車"總共分幾步?
它不光要有底盤、車身和整車制造,還要有智能網聯、電氣設備和動力系統,總計上萬個零部件。但對于京津冀來說,這里完整的產業鏈,以及加速落地的"2小時產業圈",讓復雜的造車過程變得像"拼樂高"一樣高效。
為探訪一輛智能網聯汽車的誕生,記者驅車來到由北京、天津與河北共同構成的"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夢瑤:
你好晨曦。歡迎來北京!今天我們是來到了北汽福田重卡工廠的總裝車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輛"聰明"的車是如何誕生的。走吧。
聰明的車離不開智慧的工廠。在我們眼前這條自動化生產線上,有上百臺的機器在"智慧大腦"的指揮下協同作戰,大概是3.7分鐘就可以下線一輛重卡了。
本臺記者 楊晨曦:
那這樣高效智能的生產場景,它的"智慧"內核究竟體現在哪里?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夢瑤:
這一點,我們請北汽福田懷柔廠區的林書記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林書記您好。
北汽福田懷柔廠區黨委書記 林玨壇:
北汽福田重卡工廠是集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柔性化和低碳化為一體,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30%,關鍵設備聯網率也達到了90%以上。
高效的背后,是智能制造和京津冀"一小時零部件配套圈"的有力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的"智"不僅體現在智慧的廠,還體現在智慧的"大腦"。汽車真正的"智慧大腦"是什么?
北汽福田懷柔廠區黨委書記 林玨壇:
像我們目前最高端的產品銀河9,就搭載了10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個激光雷達和1個高算力域控制器,可以生成車輛周圍環境感知模型,響應速度在毫秒級,感知范圍也可達數百米。
汽車"大腦"要怎樣高效發出各種指令?便要依靠遍布車身的"神經網絡汽車線束,而這些精密線束的生產基地就來自河北廊坊的一家公司。
本臺記者 楊晨曦:
驅車一小時,我們來到了河北廊坊,我身后的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正是生產這些"神經系統"的所在地。
一輛汽車的正常安全行駛,離不開遍布車身的精密導線系統。從系統供電、信息顯示到故障診斷提示,至少需要1500條導線。
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高壓線束主管 王陽:
主要是因為新能源車是有動力電池,需要高壓線束去給它傳遞電流,對生產工藝要求也比較高,所以我們就需要使用更可靠自動化的設備來生產。(目前)北汽福田我們在給他們合作的一款卡車項目,未來也會在我們這邊量產上市。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處四級調研員 李迎凱:
目前我省已有220余家零部件企業進入京津整車廠供應鏈 ,正確處理三地整機、零部件、場景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分工與協作,用好創新驅動、招商帶動、市場拉動,做強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
本臺記者 楊晨曦:
從智能網聯汽車的"智慧大腦",到數據傳輸的"神經系統",現在,我來到了"執行零部件"的所在地,天津。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劉艾娜:
晨曦你好,這里就是海納川海拉車燈(天津)工廠,也是北京奔馳汽車智能車燈的誕生地。
別小瞧一件車燈,那它其實通過上百個像我手上這樣的零部件組裝而成,而一個完整的車燈可以實時的感知環境,是智能網聯的關鍵執行部件。甄經理你好。
海納川海拉(天津)車燈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甄明明:
主持人你好!我們生產的GLB的車型已經搭載了咱們智能的ADB系統,能實現車輛在遠光燈會車的情況下實現車輛的安全。我們的產品生產完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發到客戶的現場,大大方便我們跟客戶的聯動。
行走在天津京清汽車產業園,像海納川海拉、延鋒座椅等一眾龍頭企業在此集聚,他們與北京奔馳、理想、小米等車企都建立起穩定的供應鏈合作。"一小時汽車零部件配套圈"在京津冀三地加速形成。
京清汽車產業園企管部部長 李炳華:
向四個重點方向進行招商引資工作,有動力總成、底盤車身、智能網聯和汽車服務,已經與北京還有河北的汽車配件企業,已經形成了上下游的供需關系,讓三地共造一臺車變得更簡單、更便捷。
從天津的車燈,到河北的線束,再到北京的整車總裝,這條跨越三地的供應鏈環環相扣、高效運轉。2024年,京津冀地區實現汽車產量285萬輛,同比增長11.8%,其中新能源汽車67.6萬輛,同比增長154%。
"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從雄安打造國內首個片區級數字道路,到北京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三地智能網聯應用場景也正在不斷落地,目前已累計完成6000多萬公里的測試。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處四級調研員 李迎凱:
我省在牽頭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過程中,堅持區域內互補短板融合配套、區域外握指成拳合力招引的原則,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地。
本臺記者 楊晨曦:
探訪"一輛車"的京津冀之旅,"一小時汽車零部件配套圈"讓上萬個零件高效流轉,"共造"成為現實。三地握指成拳,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的賽道上加速奔跑,一個未來出行的世界級新高地,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沃土上拔節生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