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扎實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 河北:落實臨災預警“叫應”機制 守護生命安全

2025-08-11 09:10:16  來源:冀時

  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客戶端報道 今年7月23日以來的強降雨,導致我省多地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省各地嚴格落實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打通預警落地"最后一公里",快速響應、提前防范、有效應對,及時轉移人員,成為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一次成功實踐。

  7月28日凌晨,暴雨傾盆。承德興隆縣六道河鎮朱家溝村立即啟動臨災預警"叫應"機制。按照提前分工,村干部挨家挨戶通知轉移。大家一邊用手電照窗戶,一邊敲門大喊,得到回音后,趕緊奔向下一家。村民爬到北邊山頂沒一會兒,山洪就卷著石塊下來,很多房屋和道路被沖毀了。靠著臨災預警"叫應"機制,朱家溝村危險地帶的146名居民全部安全轉移。

  什么是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又為何要建立這一機制呢?

  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副處長 紀明華:

  山洪多由暴雨引起,來勢猛、成災快,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預警"叫應"機制,通過監測設備和氣象數據生成的預報預警,由省到市、市到縣、縣到鄉、鄉到村,一環緊扣一環進行快速"叫應",責任人必須立即回應,并將預警信息傳至每戶,同時組織群眾轉移避險并反饋落實情況,形成閉環。

  我省高度重視臨災預警工作,2024年1月14日開始施行的《河北省防汛避險人員轉移條例》,將臨災預警"叫應"機制法定化,明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組織應急管理、氣象、水行政、自然資源部門建立完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確保預警覆蓋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防汛責任人及時準確接到預警信息。

  唐山市遷西縣應急管理局政治處主任 田志星:

  我們縣制定了全縣預警"叫應"機制,及時廣泛發布預警和避險提示,將各類預警信息精準地發布到戶、到人,每個村都進行了防汛避險人員轉移的演練,使群眾能夠熟悉預警信號、轉移路線和避險目的地。

  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將推送式響應變成強迫式叫應,從"響應"到"叫應",一字之差的變化,卻能贏得先機、提前防范,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7月23日以來,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河北多地山洪災害風險升高,省水利廳通過省級監測預警平臺,向69個山區縣各級山洪災害防御責任人精準推送山洪災害預警"叫應"短信6萬余條,同步觸發"叫應"機制,各級責任人在15分鐘內點擊短信鏈接確認接收。

  臨災預警"叫應"的"發令槍"一響,基層責任人就立刻行動。7月27日19時10分,灤平縣氣象臺拉響暴雨紅色警報。僅僅3分鐘后,這一預警信息已傳遍灤平縣各村責任人。與暴雨賽跑,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擱。他們迅速到崗就位,組織人員轉移,開始搶險救援。南大廟村地勢較低,眼看暴漲的河水就要漫堤進村。危急時刻,包村鄉干部、駐村干部、村干部等挨家挨戶敲門,組織村民向地勢較高的南大廟火車站轉移。21時,全村60戶169人全部抵達安全地帶。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為村民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承德市灤平縣南大廟村村民 白玉環:

  當天晚上好像應該是9點多鐘,外頭下大雨,后來就聽著我們陳書記在當街,還有包村的(干部)都嚷,趕緊都轉移,轉移上車站,挨門敲,不走都不行,(過了一會兒)車什么都沖去了,水就漲上來了。

  這次汛情來臨前,保定市阜平縣大臺鄉提前轉移了321名村民。然而,25日晚到26日凌晨,持續的降雨讓險情升級,經過精準研判,全鄉再次科學調整轉移人員范圍,進行擴面轉移,又連夜把61名村民和被困在國道上的9名滯留群眾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保定市阜平縣大臺鄉柏崖村村民 王夢修:

  書記的嗓子啞了,她也是晚上(挨戶)跑,你得走,不走不行。

  保定市阜平縣大臺鄉黨委副書記 甄珍:

  在門口就這么吆喝,一開始敲門,硬敲起來之后還不相信,我們說你看后邊溝上都已經流水了,就這樣硬拽出來,就是咱們一定是把這人轉出來,就是別的你說房子塌了、路塌了、橋塌了,那都是小事,咱就是人命是第一位的。

  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啟動后,不僅要快速響應,還要有效應對。轉移路線怎么走,避險點在哪兒?"誰來叫""何人應"?都提前做好規劃。面對突發緊急情況還要果斷決策,確保應轉早轉、應轉盡轉、不漏一人。

  7月25日,阜平縣史家寨鄉凹里村接到暴雨預警后,村黨支部書記趙小飛第一時間將消息發到微信群,和兩名村干部,挨戶通知,將15戶33人轉移到凹里小學安置點。

  保定市阜平縣凹里村黨支部書記 趙小飛:

  臨災"叫應"機制法定化以后,我們實行落實到人,安排網格員劃片,做到守土有責,確保應轉早轉,應轉盡轉,不漏一人。

  保定市阜平縣凹里村村民 王占金:

  以前演練過,演練過好幾次,這個路線也知道,書記一通知就過去了。

  落實臨災預警"叫應"機制,還要做好群眾工作。

  承德市圍場縣蘭旗卡倫鄉磚瓦窯村,三面環山。強降雨來臨前,包村干部戴春雨和村干部第一時間安排低洼地帶的村民轉移。但仍有部分村民滯留家中,他們又耐心勸導,及時將所有群眾安全轉移。

  承德市圍場縣蘭旗卡倫鄉人大主席 戴春雨:

  有一戶轉移的,壩堰的水離他們家還有個10米20米左右,包村干部他倆架著他,以輪椅形式給推出來了。

  承德市圍場縣蘭旗卡倫鄉磚瓦窯村村民:

  第一次我是因為身體條件,我就說你們的心意我能理解了,然后讓他們先走,我就尋思就在我這老家里先蹲著,因為生活上方便點,然后后來第二次又去,我一尋思實在是人家這么操心為我們,我不能讓再繼續操心了。

  安置工作是防汛避險人員轉移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安置工作做好,才能使群眾愿意轉、放心轉。

  本臺記者 劉肇翔:

  西溝村被轉移出來的群眾,現在是被臨時安置在了馬營子(滿族)鄉的一個比較安全的幼兒園。在這兒我們看到,每一個群眾都有干凈的被褥,而且有充足的餐飲保障。

  承德市灤平縣南臺子西溝村村民 李艷雪:

  這邊一切吃住都挺好的,老人跟孩子都被妥善地安置了,感覺一切都特別的踏實。

  安全從來容不得半點馬虎、容不得一絲僥幸。當"叫必有應"成為常態,應對風險的底氣,便又堅實了一分。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乌恰县| 龙州县| 峨山| 探索| 古交市| 民勤县| 太白县| 兰溪市| 县级市| 北川| 鹤岗市| 阿拉善盟| 巴彦淖尔市| 大厂| 天等县| 荆门市| 开原市| 兴文县| 谷城县| 蓝山县| 湖南省| 蕲春县| 怀来县| 仙桃市| 武陟县| 诸暨市| 井陉县| 延吉市| 武鸣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建县| 炉霍县| 湖南省| 调兵山市| 巫溪县| 铜陵市| 湖北省| 唐海县| 敖汉旗|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