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近年來,我省民營企業在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的同時,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前不久,記者走訪了三家河北民營企業,看他們如何將創新“置頂”,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近日,位于邯鄲市永年區工業園區的河北高晶電器設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組裝變壓器。 河北日報記者 田 明攝
■ 這家再制造公司,從做好一個企業到引領好一個園區
最近,只要客戶來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兆激光”)洽談合作業務,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韓宏升就會邀請幾家企業一起參加合作洽談。
“這些都是園區的兄弟企業,資源共享,才能合作共贏。”韓宏升說。
韓宏升所說的園區是遷西機電設備再制造產業園區,以瑞兆激光為龍頭,已聚集了30多家相關企業,擁有再制造設備超2000臺,年節約金屬資源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萬噸。
成績亮眼,預期更高。在韓宏升看來,這個園區發展在未來有無限可能。這一判斷,來自他對再制造產業的信心。
正是憑著對這條賽道的信心,2006年,一家從事機電修復的公司開辦起來。
從最初只有8人團隊的“小作坊”,到如今成為國內再制造領域領軍企業,瑞兆激光發展壯大的秘籍中,有幾個關鍵詞:創新、平臺、資源。
在瑞兆激光廠區,“機電醫院”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這里就像機電設備的醫院,讓準備退役的核心部件重獲新生,性能甚至超越原廠新品。”韓宏升說。
給機電設備做好“外科手術”,瑞兆激光底氣很足——102項國家專利、河北省機電設備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
依托科技創新,瑞兆激光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
整理/河北日報記者 貢憲云 制圖/褚 林
“再制造就是資源再利用,是制造業典型的新質生產力,也是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海。”韓宏升說,搶占藍海市場,要讓創新鏈融入整個縣域產業鏈。
建設遷西機電設備再制造產業園區,以瑞兆激光為龍頭,打造百億級再制造產業;以瑞兆激光為龍頭,打造國內一流的綠色智能機電再制造產業園……在省市政策激勵下,瑞兆激光有了大干一場的信心。
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首批24家機電產品再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瑞兆激光榜上有名。
同年,瑞兆激光啟動實施機電設備及零部件高值化規模化再制造綠色智能升級項目,項目投產后年新增再制造機電設備600臺套、零部件5萬件。眼下,項目廠房鋼結構正加緊施工。
“小巨人”當好園區的“領頭羊”,要發揮好項目的支撐作用。
數字智能平臺、綠色拆解分揀中心、精加工中心、機電再制造保稅倉庫、廢舊零部件及再制造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在瑞兆激光的項目規劃圖中,一個個功能區域代表著一份份發展愿景。
“當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快推動,這不僅為再制造產業注入了強勁發展動能,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優質舊件資源。與此同時,眾多再制造企業深耕細分賽道,練就獨門絕技,以技術賦能為縣域特色產業破解發展瓶頸、蹚出創新路徑,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產業根基。”談及做大做強遷西縣再制造產業,韓宏升信心滿滿。
在韓宏升的辦公桌上,一沓厚厚的文件十分顯眼。“這里面有對加快機電再制造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思考,也有成立裝備再制造產業協會的材料。”他說,在政府部門支持下,他們將加強與國內大專院校創新鏈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技術共享、需求對接,共同解決行業共性難題,推動機電再制造向管理數字化、產線智能化、產品高端化、市場國際化、企業綠色化發展,帶動遷西機電設備再制造產業園區向“零碳園區”高質量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新格局。
近日,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準備進行高速動平衡實驗。河北日報記者 趙 杰攝
■ 這家變壓器企業,憑材料創新突破“卡脖子”難題
變壓器是電網運行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但長期以來,我國變壓器生產面臨高端材料受限、關鍵設備外購、創新能力弱等問題。
年均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4%以上,先后取得82項自主研發專利技術,并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及團體標準10余項;榮獲“中國電器工業領軍品牌”,入選“能效之星”裝備產品目錄、企業標準“領跑者”名單……這些數字和榮譽背后,是河北高晶電器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晶公司”)對技術創新的執著追求。
2008年,高晶公司在邯鄲市永年區成立,主打產品是新一、二級能效節能變壓器。“這臺是超一級能效產品,比國內現行一級能效標準節能18%以上。”7月8日,在高晶公司產品展廳內,總工程師曹劍飛指著一臺立體卷鐵心變壓器說,產品性能突出,靠的是核心原材料的突破。
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立體卷鐵心變壓器憑借節能、低噪音、材料利用率高等優勢,逐漸成為市場新寵。然而,其核心原材料高牌號、低損耗硅鋼片,長期被日本、韓國等國家壟斷,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
2015年,高晶公司與寶鋼集團成立國內首家耐熱硅鋼聯合研究所,在材料設計、制造工藝、產線開發等方面聯合攻關。通過優化三相立體卷鐵心結構和開料、縱剪、卷繞、退火、繞制等工藝升級,成功將國產硅鋼帶材運用在立體卷鐵心配電變壓器中,且性能、質量比肩外國先進材料的產品。
國產材料的突破,直接推動了行業顛覆性產品的誕生。當時,國內立體卷鐵心變壓器主要局限于10KV至35KV低電壓、小容量產品。高晶公司瞄準110KV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的市場空白,通過優化電磁模型,攻克“空間立體三角型閉口”結構難題,2015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臺110KV三相油浸式立體卷鐵心電力變壓器,并獲6項實用新型專利。
“新產品的空載損耗比傳統S9型變壓器、S11型變壓器分別下降75%和64%。”曹劍飛說。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填補了國內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生產空白,還讓公司產值當年實現翻番。
在硅鋼變壓器取得突破后,高晶公司又將目光投向了非晶合金變壓器。然而,這種材料加工難度極高,厚度僅有頭發絲的三分之一,因硬度大,在縱剪、卷繞過程中極易斷裂。
面對這塊“硬骨頭”,高晶公司組建科研團隊,歷經兩年自主研發,創新突破非晶合金帶材卷繞、鐵心退火、全絕緣固化等關鍵技術,成功將非晶合金的低損耗特性與立體卷鐵心的三相磁路平衡優勢相結合。自2022年以來,該公司開發出10余款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的非晶合金變壓器產品。這些產品憑借超低損耗、抗短路能力強等優勢,迅速占領市場。
走進高晶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自動化設備高效運轉,來自安徽、江蘇等地的訂單正加緊生產。從鐵心結構轉型,到硅鋼材料突破,再到非晶合金技術攻關,高晶公司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持續提升在變壓器市場的競爭力。
“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綠色低碳技術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創新。”曹劍飛表示。
近日,石家莊東華金龍化工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巡檢設備。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 這家化工廠,借“流量東風”成為“出海先鋒”
那家爆紅TikTok的河北化工企業后來怎么樣了?
“庫房中沒有庫存,訂單排到了今年年底,去年出口銷售額超過2000萬美元。”近日,石家莊東華金龍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金龍”)工會主席陳莉雅如此作答。
網紅企業,業績飄紅。
7月7日,東華金龍。廠門口,中英文雙語標注著“打卡新地標 歡迎來到東華金龍”的牌子嶄新如初。廠區內,叉車將打包好的工業級甘氨酸裝進貨車車廂,各項生產有序進行。
左手流量密碼,右手硬核實力,東華金龍打出一手好牌。
從1979年建立的鄉鎮化工廠,到如今雀巢、瑪氏等國際巨頭的合作伙伴,東華金龍堅持兩條腿走路。在國內,他們生產的工業級甘氨酸的銷量占國內市場的60%。在海外,他們近些年研發的食品級甘氨酸和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銷量增長明顯。
這家老牌化工企業,去年迎來了一波“潑天”的流量。
去年3月起,他們制作了一系列宣傳視頻,把流水線從幕后搬到臺前,用樸實無華的語言介紹企業和產品。沒想到,視頻在TikTok火了,不少粉絲專程來到企業打卡。老企業,成了新網紅。
“流量是風口,更是考題。”陳莉雅等企業高管始終保持清醒,“熱度會退潮,能留下的才是真功夫。”
放大流量的作用,東華金龍果斷開啟“寵粉模式”。粉絲想要紀念T恤,他們就全球寄送,單郵費就花了十幾萬元;網友設計的“甘氨酸女孩”logo,轉眼就出現在企業周邊產品上。這種“聽勸”的姿態,讓流量有了溫度。
更多的流量轉化發生在展會現場。近期,東華金龍已經把視頻宣傳的重點落在了參展參會上。公司業務經理吳永攀說,今年3月舉辦的中國國際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展覽會上,一家日本食品企業拿著視頻找到了他們,展會結束即奔赴石家莊考察,上月已敲定了大額訂單。
流量還在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能牽頭起草行業標準《工業用氨基乙酸(甘氨酸)》,這家民營企業的技術實力已不言而喻。但他們并不滿足于此。“客戶、粉絲對我們的關注度越高,越激勵我們不斷提升產品力。”陳莉雅說。
在東華金龍廠區內,幾項技改工程同時進行。企業生產總監王亮杰經常早晨7時就來到廠子,在施工現場盯緊進度。
王亮杰說:“經過一年的改造提升,工業級甘氨酸項目已于今年6月投產。從半自動化升級為全自動化,產品純度大幅提升。”
在夯實主打產品市場地位的同時,東華金龍敏銳捕捉到保健品行業的新機遇。
他們啟動食品級甘氨酸、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兩大擴產項目,希望憑借分子鏈短、吸收率高的產品優勢,在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
談及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陳莉雅說:“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催生的海量需求,為產品升級搭建了大舞臺,給了我們走出去的底氣。而國際市場的多元標準,倒逼我們突破技術瓶頸,跑得更快。兩個市場,缺一不可。”
46載風雨兼程,東華金龍仍視“基業長青”為未竟之路。“對標很多百年企業,我們還年輕,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陳莉雅說。(河北日報記者 馮 陽 王育民 陳 正)
■記者手記
創新力就是競爭力
民營企業是創新領域最活躍的群體之一。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創新型中小企業超1.86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701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409家。
數字的背后,是一家家民營企業向新而行的生動實踐。
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中,最打動人的是通過龍頭企業牽引,帶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模式創新。作為產業“領頭羊”,瑞兆激光助推遷西機電設備再制造產業園建成,并與園區30多家上下游企業共享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河北高晶電器設備有限公司能榮獲“中國電器工業領軍品牌”,憑借的是攻關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看準賽道、持續深耕,企業不僅填補了國內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生產的空白,還實現了產值翻番。
探尋東華金龍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風生水起的密碼,能看到企業練就新的“十八般武藝”,把產品推向市場的營銷創新。這家老牌化工企業,把握市場脈搏,及時調整產品方向和營銷策略,打開向上發展的新天地。
企業創新的路徑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打造差異化優勢,從而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創新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新力就是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從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施行到我省民營企業溝通交流“直通車”機制的建立,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營造更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經濟大海,風風雨雨,潮起潮落。民營企業堅定不移走好創新路,前路漫漫亦燦燦。(馮 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