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三位河北承德的村支書和基層干部轉移安置群眾的短視頻爆火網絡,網友給他們分別起下了不同的“外號”:“啞嗓書記”“長腿書記”“哭鼻子干部”。
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河鎮六道溝村的“啞嗓書記”商桂福,只要一出現,受災村民們就感覺特別安心。
記者:“你的嗓子之前就那么沙啞?”
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溝村黨支部書記商桂福:“我連指揮帶轉移,就變成這樣了。這么大災情,吃喝拉撒睡都得管。”
7月28日凌晨,連續的強降雨導致興隆縣六道溝村發生災情。商桂福穿梭在暴雨中,一家一戶確認村民情況。
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溝村村民商振路:“當時(7月28日凌晨),水比炕都高,要不是書記他們及時趕到,我們就淹死在家里了。”
那一夜,他和黨員干部們從被洪水圍困的村民家中,背出了4位高齡老人。他的腿也在趟水時,被劃得傷痕累累。
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溝村黨支部書記商桂福:“共產黨員就是為大伙服務的,我們是無限付出,沒問題。”
如果說“啞嗓書記”是用聲音傳遞著守護的決心,那么另一位“長腿書記”則用腳步向外界傳遞出生命的希望。
承德市興隆縣上石洞鄉黨委書記曹佐峰:“不能歇腳,不能吃飯也不能松勁,就一直在走。”
強降雨襲來時,興隆縣上石洞鄉下轄的9個村一度成為“孤島”。7月28日下午,心急如焚的曹佐峰和同事從鄉里出發,去往9個失聯村,確認鄉親安危。
記者:“你們一行走了多長時間?”
承德市興隆縣上石洞鄉黨委書記曹佐峰:“有兩天半吧。就是心里繃著這個事,想掌握第一手情況。老百姓看到我們也是激動地落淚。”
在破損的山路上徒步行走,危險一次次襲來。最終,他倆在7月30日中午抵達最遠的失聯村——米鋪。
記者:“你當時心里害怕嗎?”
承德市興隆縣上石洞鄉黨委書記曹佐峰:“沒有時間考慮這些問題。都是我該做的。以后不管碰上啥事兒,我肯定還這樣。”
三天兩夜,37.9公里。“長腿書記”曹佐峰冒著生命危險,兌現一個承諾:不落下一村一人。而一位年輕的“哭鼻子干部”在危難時的幾次流淚,讓人看到了基層干部藏在堅強后的柔軟。
承德市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南臺子西溝村被轉移村民常秀蘭:“他說,你快走吧大娘,這水要來了。”
承德市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南臺子西溝村被轉移村民李曉紅:“我不想走,著急了,他拽著我們趕緊走。”
承德市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干部王振宇:“我不能拿老百姓生命冒險。”
這場暴雨同樣讓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南臺子西溝村受損嚴重。暴雨來襲前,28歲的鄉干部王振宇和同事進村轉移群眾,面對不愿撤離的老人,他急得直跺腳甚至落淚。
承德市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南臺子西溝村村民李曉紅:“老太太87歲,老爺子91歲,都他們背著出來的。”
在反復勸說下,終于將全體村民安全轉移至村委會。災情緊急,王振宇和同事以及兩位村民又徒步跋涉七個半小時山路,第一時間向外界傳遞信息。
8月1日,王振宇再次回到南臺子西溝村,統計災后房屋受損情況。見到前幾天一起并肩戰斗的同事,他又一次落下淚。
承德市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南臺子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史海艷:“這孩子我想著將來也是有出息的,真跟老百姓同甘共苦。”
承德市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干部王振宇:“因為我是這個村的包村干部,最主要的就是為老百姓的生命做保障。”
“啞嗓書記”的吶喊、“長腿書記”的腳步、“哭鼻子干部”的淚水,一個個帶著泥土氣的“外號”,讓我們看到了老百姓心中的“主心骨”是什么模樣,而他們也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總監制:李遙
策 劃:張霰 劉磊 胡印斌
統 籌:趙嬌瑩 張群
攝 像:路欽淋 劉志成 陳志洋
祁鑫 馬心依
制 作:康紫祎
海 報:馮少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