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輝。河北日報資料片
“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這是陳輝烈士寫下的詩句。他是一個拿槍的詩人,一個寫詩的戰士,這首詩,如今鐫刻在他的墓碑上。
陳輝,原名吳盛輝,1920年出生在湖南,自小愛好國文,喜歡看書。一二·九運動爆發后,他放下書本、走上街頭,積極參與抗日救亡宣傳。1938年,陳輝收拾行李,把黨組織的介紹信縫在衣角里,奔赴延安,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5月,他來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擔任晉察冀通訊社記者。在抗戰前線,他采寫報道,創作新詩,作品持續發表在《晉察冀日報》《群眾文化》《子弟兵》等報刊上。
1940年秋,陳輝調到房山、淶水、涿縣工作,先后任縣武工隊政委、區委書記等職。在這里,他與青年救國會同事一起深入拒馬河畔的村莊,發動組織青年。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在60多個村莊建起青年救國先鋒隊。他舉辦青年干部培訓班,培養骨干200多人,讓青年救國會成為一支抗日生力軍。
“祖國呵,在敵人的屠刀下,我不會滴一滴眼淚……”1941年6月,陳輝完成詩作《為祖國而歌》初稿。這首詩成為抗日根據地,特別是淶涿地區廣為人知的抗日戰歌。
1942年11月,日寇實行“掃蕩”,陳輝等人成立武裝工作隊,深入淶涿平原地區,開展抗日根據地恢復工作。1943年春,組建游擊小組,率領武工隊接連拔掉日軍炮樓,消滅敵人70多名。一年后,帶領武裝工作隊跨越平漢路,10天連續5次沖出敵人包圍圈。
1945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陳輝在韓村遭敵包圍,苦戰數時,壯烈犧牲,年僅25歲。
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陳輝詩集《十月的歌》,陳輝的老戰友、著名詩人田間在引言中寫道:“他的手上,拿的是槍、手榴彈和詩歌。”
(河北日報記者孫青整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