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輛復興號車體從下線到成型僅需不到半天的時間;平均日產 3 輛動車組車體,端墻焊縫最終交檢合格率始終保持100%;遠在葡萄牙的地鐵列車運行數據可以實時傳回國內數據中心……
這些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與“中國質量”,背后是一場深刻的數字化轉型革命。
中車唐山公司研發中心。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宋建軍 攝
研發數智化 實現節本增效
研發環節的數智化變革,讓列車設計從“事后糾錯”邁向“未造先知”。
在公司研發中心,工程師輕點鼠標就能讓地鐵車廂的三維模型在數字空間旋轉、拆解,這是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的“數字樣機”在發揮作用。傳統模式下造一列樣車需數月時間,如今數字孿生樣機在幾天內就能完成上百次仿真驗證。
在臺州市域鐵路S1線動車組項目中,工程師通過數字孿生平臺提前發現多學科耦合隱患,避免了調試階段的高昂返工成本;出口葡萄牙的22 列地鐵列車,更是通過1:1虛擬模型完成數百項驗證,物理樣機的替代成效顯著。
中車唐山公司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數智化產線。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宋建軍 攝
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則讓列車外觀設計煥發新生。輸入“古城墻、青銅紋飾” 等關鍵詞,AI 系統幾十秒就能生成融合地域文化的車頭造型。
依托海量歷史案例與城市數據訓練的設計大模型,將傳統需要手繪十幾套方案的繁復流程壓縮至瞬間,不僅讓動車組制造周期縮短 7%,更使城軌車研發成本降低 10%。而數字化“構型管理”體系如同通用語言,讓 AI 設計的新座椅等創新成果能無縫對接模塊化生產,實現全產品線共享。
產線數智化 讓列車制造跑出“加速度”
在關鍵零部件數字化智能車間,機械臂精準焊接、自動導向車按二維碼路徑轉運,一派繁忙中卻少見工人的身影。這條投入3000 多萬元改造的產線,將枕梁、端墻等核心部件的生產班組從每班次62人精簡至21人,實現關鍵工序全流程無人干預。
更令人稱道的是工藝的標準化躍升。過去依賴師傅經驗的焊接工序,端墻焊縫一次交檢合格率僅 45%,如今在數智化工藝加持下提升至 98%,最終交檢合格率保持著100%的“零缺陷”紀錄。工裝設備調整也從“零散調”變為“一鍵調”,讓不同車型的切換效率大幅提升。
關鍵零部件數字化智能車間投用以來,已有上千輛列車在這里完成焊接、打磨、檢測。
中車唐山公司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數智化產線。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宋建軍 攝
運維數智化 讓列車運行更安全
運維數智化則為列車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駕護航。在產品全生命管理數據中心,巨幅屏幕上的圖標實時顯示著全球列車的運行狀態。1500多個傳感器遍布列車車身、軌道與隧道,將電壓、溫度等數據通過網絡實時傳回公司遠程監控室。拿遠在葡萄牙波爾圖運行的18列地鐵列車來說,通過數智化平臺,能實時查看車輛運行信息,遠程指導當地員工診斷處理,及時消除隱患。
中車唐山公司生產的時速350公里CR400BF-Z型智能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上運行。中車唐山公司 供圖
從數字樣機到智能產線,從AI設計到遠程運維,中車唐山公司的數智化轉型不僅帶來了效率提升與成本優化,更構建起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的新范式。當研發周期、生產精度、運維響應速度被重新定義,這家企業正以全鏈條數智化能力,為“中國高鐵”這張國家名片注入更深厚的技術底氣,在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競爭中書寫著屬于中國的智造傳奇。
文案:宋建軍
攝像:閆 航
海報:杜宇昕
出鏡/后期:宋建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