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石家莊市長安區銀都花園小區居民在小區花園游玩。該小區自去年改造完畢后,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獲得群眾好評。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改造前,小區環境亂糟糟,燃氣管道和熱力管網老化,電線就像蜘蛛網,道路坑坑洼洼,公共綠地里堆著垃圾,蚊蟲特別多。
改造后,道路重鋪了,車棚擴建了,管網升級了,各類線路規范整齊,環境干凈整潔,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河北各地不斷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步伐,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日前,記者走進一些老舊小區發現,經過改造,這些小區從“面子”到“里子”都得到了優化,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提升。

7月31日,石家莊市新華區中國銀行宿舍小區居民在修剪花草。該小區改造完成后強化了日常管理,讓改造效果更持久。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多元籌資,為改造提供支撐
7月29日,記者來到石家莊市長安區石紡一社區銀都花園小區,只見柏油路平整寬敞,車輛整齊地停在車位里。
“小區建于1993年,入住之初,完善的配套、優美的環境讓居民們高興了好一陣兒。”石紡一社區黨委書記張清泉說,時間久了,老舊的基礎設施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原有的水泥道路變得坑坑洼洼,燃氣管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熱力管網老化問題突出。冬季供熱時,為了確保老舊管網溫度達標而加壓,多次出現崩管斷氣搶修等情況。
在張清泉看來,小區各種問題疊加,改造工作迫在眉睫。2023年10月,銀都花園被列入石家莊市長安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資金缺口,是改造面臨的第一道坎。該小區改造,政府投入了專項資金,但還不夠,石紡一社區多方籌集資金,為改造提供資金支撐。
2024年2月23日,該社區組織了老舊小區改造座談會,與物業公司、居民代表一起,商討改造方案。為了實現一次開挖路面就能更換所有管道,他們又與改造隊伍和燃氣公司、熱力公司召開會議。
經過協商,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出資322萬元,對庭院燃氣管道進行改造升級,為居民打造安全、高效的用氣環境;國家電投出資241萬元,對小區二次管網進行改造,為居民冬季供熱筑牢溫暖防線。
2024年,銀都花園小區改造完畢,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小區的管網得到了更新升級;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變為平整的柏油路;停車位重新規劃,停車難題得到緩解;健身器材、休閑座椅等配套設施得到更換,居民休閑有了專屬空間。
“燃氣管道時間久了,怕不安全,供熱管道因為老舊,冬天經常崩管搶修,室內溫度也受影響。改造后,再也不用擔心這樣的問題了。”小區住戶鄭女士說,改造后,環境更美了,住著很舒適、安心。
聽取民意,改到居民心坎上
7月28日,在邯鄲市叢臺區柳頤社區滏山花園小區,記者看到一個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車棚,占地360平方米,有多個充電樁,能為240輛電動自行車充電。
“居民刷物業發的卡才能進入車棚,安全;1塊錢就可充電240分鐘,實惠。”談起這個車棚,柳頤社區黨委書記耿志敏說。
據介紹,滏山花園小區建于1999年,2019年被納入邯鄲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居民生活在小區,最清楚哪里有問題,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因此,改造要聽民意聚民智,才能真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讓群眾打心眼里認可。
改造前,社區每周五召開居民議事會,聽取大家的建議,并通過居民微信群,對358戶居民做調查,發現車棚、房屋保溫和綠化帶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車棚面積很小,充電位也少,充電太難了。”
“我家是樓頭,外墻沒保溫層,冬天不暖和。”
“樓和樓之間的綠化帶里堆著垃圾,蚊蟲太多。”
群眾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
“改造中,將面積為200平方米的車棚改成了360平方米的智能充電車棚,實施了外墻保溫工程。”耿志敏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清除了綠化帶中的垃圾,種植了月季、鳶尾花等,還因地制宜設計建設了樂在棋中、孝老敬親園、婆媳對夸角等9處文化主題游園。
此外,該小區新鋪瀝青路面6000平方米,更換便道透水磚2900平方米,補種綠植12900平方米,疏通下水管網900余米,整理雜亂電線700余米,擴建停車位80個。
“現在,大家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方便多了。早晨和傍晚,我們會到主題游園逛一逛,休閑有了好去處,生活十分舒心。”小區居民李樹貴告訴記者,“改造充分征求大家意見,解決了大家最關心、關注的問題,改造效果很好,我很滿意。”
改管結合,讓居民住得舒心
7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石家莊市新華區中國銀行宿舍看到,月季開得正好,小葉黃楊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小區綠意濃濃。加厚的樓體保溫層讓房屋不再冬冷夏熱,新增的消防站為居民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
“該小區建成于1998年,現有樓棟5棟,居民130余戶。”石家莊市寧安街道社區建設和物業監督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楊占杰介紹,小區因建成時間較長,道路、墻體、排水管等老化嚴重。2023年,該小區開始進行改造,包含基礎類改造和完善類改造兩類。
“基礎類改造,主要是將主路改造為水泥路面,更換破舊老化的排水管道,對外墻、內墻、走廊等進行粉刷等。”楊占杰告訴記者,完善類改造,主要是完善消防設施,新增自行車棚并配置充電樁,重新布置機動車停車場,修繕小區花園等。
楊占杰介紹,改造時,專門為樓體加裝了保溫層,規范了入戶的各種線路,減少雜亂線路導致火災發生的風險。
老舊小區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到底怎么管?
“定期維護,強化日常管理,讓改造效果更持久。物業會定期維修燈具、健身器材等,會提醒居民規范停車,把電動自行車停至新建車棚充電。”楊占杰介紹,對于居民反映的問題,他們會及時解決,確保居民訴求得到妥善處理。
“以前,小區的小花園里雜草叢生,蚊蟲很多。改造后,種上了月季等,清理了雜草,蚊蟲變少了。花園中間還有個休息區,擺上了兩張圍棋桌。還有一些健身器材,大家常來這里休閑和健身。”小區居民宋玉才說,他經常看到物業工作人員養護花草、打掃衛生,小區變得干凈整潔,在這里住著感覺很舒服。(河北日報記者 崔叢叢 趙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