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承德8月2日電 (記者劉師豪、宋燁文)7月31日清晨,記者跟隨武警承德支隊210名官兵,從興隆縣六道河鎮五道河村徒步前往受災嚴重的響水湖村運送物資,同時官兵們還承擔了搜救任務。地圖上顯示只有7公里左右的路程,抵達響水湖村最里面的時候,已經過了2個小時。
武警官兵與當地干部溝通物資存放事宜。人民網記者 宋燁文攝
此前,記者在興隆縣六道河鎮政府了解到,響水湖村依山而建,分布在一段狹長的山路上,一頭一尾的距離就將近2公里。此次受災后,響水湖村一度失聯。
從五道河村出發后,經過清水河橋,記者看到橋南側的京承鐵路已經損毀斷交,大量碎石散落在河道中,而通往響水湖村的路上,也是險象環生。
武警官兵沿著僅存的道路前進。人民網記者 宋燁文攝
出了五道河村繼續向南,有一段下坡路,如今已得到緊急搶修,能夠供作業車輛通過。而之前第一批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隊員深入時,這段路已被沖毀,所有人緊貼著巖壁冒雨艱難通過。
在中途的花石村,記者看到進村道路因雨水沖擊,路基出現中空,有解放軍官兵同興隆縣民兵一起,正在使用大型機械進行緊急修繕。
花石村當地村民介紹,全村情況比較穩定,但還未恢復供電、供水,村里少數房屋被沖毀,但土地、道路受損嚴重。一位年輕村民告訴記者,他家有一定的物資儲備,這幾天還能維持一下。
走過花石村,路面損毀愈發嚴重,單人甚至無法通過,只能下到河道邊涉水繞行,此時河水僅沒過腳面。在湍急的河道內,記者看到有多臺大型挖掘機正在疏浚河道、清理碎石。
大型挖掘機正在疏浚河道、清理碎石。人民網記者 宋燁文攝
在兩條河道交匯處,本應有兩條山路,西側通往朱家溝村,東側通往響水湖村,但記者抵達時發現公路早已“消失”。“進村的話,只能再下水繞。”武警承德支隊一位帶隊領導指示,“一隊人進河道開始搜救、一隊人帶上物資繼續向響水湖村前進。”
跟隨武警官兵,記者踏進及膝深的水流中,一股刺骨的涼意直沖大腦,雙腿就像被“凍住”一樣。“這還算好些了呢。”看到記者呲牙,武警戰士付丙祿說,“我們第一次進楊家溝臺村的時候,水都過了腰,水流比現在還急,有戰友還差點被沖走。”
一路之上,記者已經數不清蹚過了多少次河水,踩過多少塊尖銳的碎石,稍不留神可能就會受傷。
隊伍抵達響水湖村口。人民網記者 宋燁文攝
等抵進響水湖村口,記者看到這里有一處小的湖面,邊上有石頭還刻了“響水湖”三個字,想必村名就是由此而來。
或許響水湖在以前還是一處游玩景點,但如今來到這里,湖中已沒有了景致,只剩下傾倒的樹干、電線桿,大量碎石以及沖下來的垃圾。
從村口到村委會還有一段距離,中間除了破損的房屋、橋梁,部分路面還覆蓋了厚厚的淤泥,寸步難行。
武警官兵將物資一一卸下。人民網記者 宋燁文攝
上午10時左右,隊伍抵達響水湖村村委會。武警官兵將肩扛手提的火腿腸、礦泉水、饅頭、面包等物資卸下,一一放進了村委會的辦公室。
不一會,記者見到了過來領取物資的村民張旺,他說:“我家地勢高些,房子大多沒事,可路斷了,沒水沒電沒吃的,去鎮上路遠又危險,看到這么多吃的已經送了過來,心里踏實多了!”
在屋外,有幾位老人來到村委會,詢問有沒有治療高血壓的藥。一名來自興隆縣的醫務人員趕緊上前跟老人們交流起來:“我給您看看。”
返程前,武警官兵們作了簡單調整,戰士們脫下作戰靴倒水、倒泥沙,用力擰干濕透的襪子。有不少武警戰士聊起了他們第一次到響水湖村、楊家臺村等村莊的情況。
“當時那種環境下,你們怕不怕?”
“怕?我就沒想過‘怕’這個詞,就算只用兩條腿,我們也能把老百姓安全地救出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