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康寧)日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黃淮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5)——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從整體層面探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高質量一體化的現狀及問題,從“牛鼻子”、核心動力、重點領域、綠色基底、關鍵載體及設施支撐等方面對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進行分析。
報告認為,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顯著,助力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加快推進;二是協同創新格局不斷深化,區域創新實力持續增強;三是產業協作不斷走深走實,“鏈群”建設助力產業高質量一體化;四是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交通一體化持續拓展;五是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持續推進,推動京津冀民生服務均等化發展;六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深化。
報告指出,“六鏈五群”有力推進,催生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動能。在“六鏈”方面,三地大力發展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六大產業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與供應鏈深度融合,建立跨區域“鏈長制”。北京加速推進燕東集成電路生產線、小米汽車工廠等重點項目投產。2024年,天津12條重點產業鏈增加值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2.1%。河北借助資源、應用場景等優勢,促成阿里張北大數據、京車造車基地等項目成功落地并投產。在“五群”方面,京津冀圍繞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五大產業集群,全力推進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截至2024年,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已成功邁進“國家隊”,兩大產業集群產值在全國占比均超20%。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網絡安全)產業集群規模占全國的50%以上。
為推動京津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助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報告建議,一是疏通“制度經絡”,持續深化制度型開放協同,提升區域規則、政策、標準等“軟聯通”水平;二是激活“市場穴位”,以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加快關鍵資源開放共享;三是提升“產創韌性”,加強協同創新與產業協作共同體建設,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四是培育“機體氣血”,推進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及生態高質量一體化,筑牢區域高質量發展基底支撐;五是重構“空間骨架”,以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石家莊都市圈為支撐加快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夯實高質量一體化空間載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