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以來,受上游連續暴雨影響,我市北三河水系上游水庫加大下泄流量,三河市境內潮白河、泃河出現明顯漲水。
汛情就是命令,三河市迅速響應成立防汛指揮部,明確職責分工,確保責任到人,緊急組織受威脅區域群眾安全轉移,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記者何浩誠:我現在是在三河市城建新村黨群服務中心,通過鏡頭可以看到,在我身后,需要轉移的群眾已經開始陸續登上轉移車輛,確保所有人員安全轉移。

現場群眾積極響應,聽從指揮,有序就座于轉移車輛中。面對汛情,大家毫無怨言全力支持轉移工作。

三河市市民李志芳:對我們群眾特別關心、熱情,我們都積極配合。

三河市市民魏蘇妮:工作人員上我們家去敲門,所以我們就積極配合(他們)。

三河市將群眾轉移安置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應轉盡轉、應轉必轉、應轉早轉、適當擴面”的原則,動員6745名黨員干部深入社區和防汛一線,協助街道、社區開展轉移安置工作。自7月28日上午啟動首批轉移后,下午根據形勢變化迅速擴大轉移范圍,確保應轉盡轉,累計轉移群眾53840人,實現零傷亡。

三河市泃陽西街道辦事處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符曉鵬:從早上7點半開始到現在,我看這些人全部轉運走,每家燈都黑了,我覺著挺好,肯定是踏實了。一會兒我們還要馬上再掃(檢查)一遍樓,確保轉運不落一人。
在平穩有序組織群眾轉移的同時,三河市還緊急調配力量,搶筑防洪子堤。

記者何浩誠:我現在是在三河市泃河南岸,此刻能夠看到河流流水速度比較快,并且河水還在持續增加。現在我們工作人員正在持續對防洪的設施進行加固,確保河堤安全。

施工人員冒雨將防洪子堤整齊排列在河堤旁。泃河邊共部署1100多人,搶筑防洪子堤4.3公里,能有效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同時,三河市還加強河道巡查,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對16座橋梁實施專人盯守,確保交通暢通,為轉移避險開辟“生命通道”。

三河市熱力服務中心主任石宏濤:我們從下午1點開始到現在已經連續作戰10多個小時了,5個小區加上1個醫院還有1個熱源廠,我們把這保障不讓泃河的水往外溢,現在咱們這邊560米,還有200米,就算把防護堤完成了。
河堤上,筑堤人員爭分奪秒;而在臨時安置點內,工作人員同樣忙碌而有序,他們正全力以赴為安置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記者何浩誠:現在7月29日的凌晨1點,我現在是在三河一中,從昨天上午10:00到現在,陸陸續續有安置群眾被安置到這里,據統計,現在已經安置了1400多人。

在由學生宿舍改造的臨時安置點內,全新的被褥、空調、熱水等設施一應俱全。

三河一中安置點群眾溫旺盛:今天我們因為比較著急,吃的就是泡面,還有火腿腸。明天去食堂吃飯,感覺還是很周到的,像回家一樣。

三河一中安置點備足了食品、藥品等物資,并配備了警力、醫務人員等,確保轉移有序、安置妥當、生活便利。目前,三河市已集中安置轉移群眾2478人,其余人員通過投親靠友等方式得到妥善安置。在這里,食品安全和生活秩序得到嚴格保障,讓轉移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三河市第一中學校長劉利文:環境應該說整體的還是比較干凈整潔,每屋有空調,有洗手間,每層都有熱水器,居民們還可以在這洗澡,明天早晨我們的兩個食堂都開放,7:30—8:30吃早餐,油條、冷面、包子,中午就是兩葷一素一湯,再煮點綠豆湯,防止居民中暑,晚上也是大眾菜,就跟學生吃的差不多。

為有效應對汛情,三河市全力備戰,統籌調配搶險力量和物資,確保關鍵時刻能夠迅速響應、充足供應。目前,已有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275人到位,配備了充足的應急照明裝備、救生艇、救生圈和救災帳篷等物資。300多名救援人員、82艘沖鋒舟和橡皮艇隨時待命,同時集結了部隊和民兵480人、預置救援物資9000套。

三河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三河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楊樹勛:我們當前主要采取措施,第一個在我們已經搶筑完子堤,加固了我們的泃河堤防基礎上,我們還要加強巡堤查險,巡堤查險工作我們以前按照落實我們三河市的巡堤查險方案,都在分工進行,同時我們后面當前重點工作是對于轉移了的群眾,特別是集中安置的群眾,還要做好相關保障工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