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達活泉公園,伴隨夏日蟬鳴,籃球撞擊地面的聲音此起彼伏。
“一二、一二……”參與暑期籃球訓練營的200多名孩子正在教練的帶領下,專注地練習運球,現場形成一片起起伏伏的“籃球海浪”。
“左右交替弓步拍球”“把球一前一后拉開距離”……人群中,一位身高約一米九的教練格外顯眼,他戴著護腕,腰間別著擴音器,脖子上掛著口哨,聲音洪亮有力。
他就是這個籃球訓練營的創辦者、教練張正(見圖,陳雷攝)。年逾七旬的他已經連續18年在邢臺市開展暑期公益籃球訓練營,無論年齡、性別,只要孩子感興趣,就能免費參加。
“孩子們,我的掌心有‘魔法’,只要和我擊掌一次,就會跳得更高、練得更好!”張正親和力滿滿,變著花樣鼓勵孩子們。訓練間隙,孩子們自信地展示新學的技能,有的左右手交叉運球,有的跑步運球,歡樂無比。
8歲的張佑伊已是第三年參加訓練營。“孩子體質比較弱,加強體育鍛煉后,身體素質明顯變好了。”張佑伊的母親在不遠處陪著孩子訓練,一臉欣慰。
“第一年只有十幾個學員,第二年來了100多個,第三年增加到300多個……”張正說,到今年,已有超過4000個孩子在訓練營接受過籃球啟蒙教育。
張正曾是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后來因為傷病,不得已放下了熱愛的事業。臨近退休時,恰逢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正對籃球的熱愛又從心底燃起。這一年,首屆公益籃球訓練營開營。
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訓練營一年年順利開展:公園里有免費的場地,后來有愛心企業和單位贊助了擴音器、口哨等教學用品,家長們自發帶來打氣筒、急救箱等。此外,訓練營為孩子們聯系了價格實惠的球衣和籃球廠家,參訓學員可自愿購買,也可自己準備。
學員家長劉葉堅持陪孩子參加訓練營5年了。“孩子在運動中不斷成長,我也養成了早起鍛煉的習慣。”獲得感滿滿的劉葉,成為訓練營的志愿者,幫著管理學員信息、整理活動資料等。
體育老師王利浦、謝建立,資深教練薛大虎、張呈祥、閆召,還有熱愛體育的市民先后加入,成為訓練營的公益教練。“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教給孩子的是傳球技術,更希望傳遞拼搏向上的體育精神。”王利浦說。
公益微光點亮了孩子們的體育夢想。左新影參加訓練營時還是個瘦弱的小女孩,如今已成為籃球一級運動員。2024年,她從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畢業,獲得碩士學位。今年暑期,她的身影出現在了河北省青少年籃球錦標賽的裁判員隊伍中。
近幾年,張正雖然定居石家莊,但他和家人商量好,每年暑假回到邢臺,把時間留給訓練營,堅守與孩子們的約定。
“我感覺自己還不老,想一直堅持下去。即使有一天干不動了,我也不擔心,訓練營的教練團隊不斷壯大,相信他們會把這份事業延續下去。”張正說,希望更多的孩子因為體育收獲自信和堅強,“再平凡的球場,也能承載夢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