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邱縣的鄉村與社區間,活躍著一群特殊的身影——她們帶著滿腔熱忱走家串戶,用行動傳遞著“重情輕禮、和睦家風”的文明理念。這群被稱為“公益紅娘”的志愿者,不僅是婚戀路上的“牽線人”,更是移風易俗的“踐行者”,以點滴善舉匯聚成邱縣的社會新風尚。
“以前幫年輕人牽線,全憑熱心腸,遇到彩禮糾紛、觀念分歧,常常力不從心。”“公益紅娘”李桂麗的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為讓婚戀服務更規范、更有力,邱縣整合縣委宣傳部、婦聯、團縣委等多方力量,在康鑫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公益紅娘志愿服務基地”,為志愿者們搭建起固定“主陣地”。
如今,基地定期組織培訓,邀請婚戀專家、心理咨詢師授課,從溝通技巧到法律常識,讓“公益紅娘”從“熱心人”變身“專業者”,讓這份善意有了更堅實的支撐。
“彩禮要‘萬紫千紅一片綠’?不如看看小王家——沒要高價彩禮,小兩口攢錢買了車,日子過得比蜜甜!”在邱城鎮的婚戀課堂上,“公益紅娘”張阿姨用身邊事講透大道理,臺下年輕人聽得頻頻點頭。
在“公益紅娘”的工作清單里,“牽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播撒健康婚戀觀的種子。她們走村入戶時,總不忘帶上“婚事新辦”的宣傳冊;調解矛盾時,常把“重人品輕物質”的理念融進去。遇到因彩禮僵持的家庭,她們會算“經濟賬”:“彩禮過高,婚后日子緊巴巴,何必呢?”也會講“感情賬”:“真心對人才是福,面子不如日子甜。”漸漸地,“少點彩禮、多點真情”成了邱縣不少年輕人的共識,曾經的“攀比風”悄然淡去。
一對新人婚事簡辦,省下的錢捐給村里的養老食堂;兩戶家庭因婚戀結緣,從此互幫互助成了“好鄰居”……在邱縣,“公益紅娘”牽起的不僅是紅線,更是聯結社會溫情的紐帶。
她們既是“矛盾調解員”,用耐心化解婚戀中的摩擦;也是“新風宣傳員”,帶著“和睦家庭”故事進社區、趕大集;更是“和諧催化劑”,把志愿服務的溫暖傳遞給更多人。如今,邱縣的“公益紅娘”隊伍從最初的20余人發展到近300人,帶動越來越多群眾加入移風易俗的行列,有人主動簡化婚禮流程,有人爭當“家風宣講員”,“文明婚戀、和睦家庭”的新風尚,正從一個個小家蔓延到整個邱縣。
(本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本報通訊員 萬永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