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實習生 劉翼飛
在石家莊市中心的原棉紡廠舊址,歷史與現代的碰撞正激蕩出迷人的火花。曾轟鳴半世紀的紡織車間,如今成為爵士樂與咖啡香氣交織的時尚地標——“織音1953”創意園。這座承載城市紡織記憶的“工業遺址”,正蛻變為吸引全城潮人的“潮流中心”。
鋼鐵骨架間的時尚地標 打造吃喝玩樂消費新場景
“織音1953”園區一期已正式開業。 河北經濟日報實習生 劉翼飛 攝
7月20日晚,記者走進“織音1953”園區,占地202畝的園區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高聳的鋸齒狀廠房骨架依然矗立,紅磚墻面上斑駁的標語無聲訴說著過往。設計師巧妙保留工業基因,將粗獷的鋼鐵桁架、裸露的管道與輕盈的玻璃幕墻、柔和的燈光和諧相融。
“第一次來就被震撼了。”“95后”常客李薇表示,“我很喜歡這種有藝術氣息的地方,在這里能觸摸到真實的工業歷史痕跡,又能拍照打卡出片,這種‘硬核浪漫’特別吸引我們年輕人?!?/p>
“織音1953”的魔力,遠不止于視覺沖擊。園區內的老廠房如今被賦予了新的功能,有的成為藝術展覽館,有的變身創意工作室,還有的成為時尚餐廳和咖啡廳,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業態的精心布局與持續創新,是其匯聚人氣的核心引擎。白天,它是文創市集、獨立設計師工作室、親子手工坊的聚集地;華燈初上,爵士酒吧的薩克斯風悠揚響起,精釀啤酒屋人聲鼎沸,特色餐廳飄出誘人香氣。
“九工拾集”全國首店吸引大批游客前來用餐。 河北經濟日報實習生 劉翼飛 攝
“紙皮燒麥出鍋嘍!”隨著美食市集的老師傅一聲吆喝,一百余種特色美食香氣彌漫開來。在九工拾集的全國首店門前,等待嘗鮮的隊伍蜿蜒如龍。一家主打復古工業風的小酒館內,巨大的舊紡機部件成為獨特吧臺背景。主理人陳鋒曾是北京資深調酒師,選擇在此創業看中的正是這里的獨特氛圍:“這個空間自帶故事感,和精釀文化追求個性、底蘊的特質天然契合。周末幾乎一座難求,很多客人就是沖著這‘工業風+微醺感’的組合而來?!?/p>
在山河有禮特產專賣店,購買特產的顧客絡繹不絕,店長韓作民告訴記者:“我們是一家河北特產集合店,精選了河北各地特色美食和文創禮物,從藁城宮面、趙縣雪花梨到漕河驢肉、馬家燒雞,每一款產品都是承載著當地獨特的鄉土情懷與飲食文化,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來這里玩累了可以帶些河北特產回家。”
而“織音1953”園區內最火爆的當數滴答滴運動工廠,3500平方米的巨大場地,孩子們在波浪滑梯上尖叫歡笑。記者看到,運動工廠內有射箭、卡丁車、攀巖、滑梯、蹦床等項目,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排隊玩耍。市民孫先生表示:“這里沒有額外消費,買一張通票就能玩所有項目,而且設備很新,環境很干凈,真是溜娃寶地。”
滴答滴運動工廠內,家長正在帶著孩子一起射箭玩耍。 河北經濟日報實習生 劉翼飛 攝
“這是我們的華北首店,也是全國旗艦店,屬于滴答滴運動工場的第五代綜合運動娛樂館。”滴答滴運動工場織音店店長毛麗麗介紹,該店不僅涵蓋豐富的運動業態,還增設了觀影廳、桌游等娛樂項目,30多個體驗項目覆蓋全年齡階段,巧妙融合運動與娛樂雙重體驗。數據顯示,園區內特色餐飲及夜間娛樂業態的營業額占比已超過60%,成為驅動園區活力的主要引擎。
“該項目占地面積202畝,總建筑面積13.8萬平方米,其中舊址改造提升面積5.3萬平方米?!睋仪f旅投集團文體公司園區管理分公司總經理郭雯介紹:“目前園區的改造提升部分綜合出租率已達95.9%,包括完美人生、九工拾集全國首店2家,滴答滴潮玩運動工場華北首店1家,秦川音樂華北旗艦店1家,以及河北首店8家。二期項目招商工作也于近日啟動,計劃打造包含LiveHouse、娛樂潮玩于一體的綜合娛樂空間?!背掷m的運營投入,使園區5月開業以來客流量突破80萬人次,這片曾沉寂多年的工業遺址,如今正以日均1萬人的客流量,躍升為石家莊夜經濟的新地標。
老棉紡廠織夢新生 工業遺存實現“形神再造”
“織音1953”園區內的石家莊紡織展覽館,記錄了石家莊的紡織歷史。 河北經濟日報實習生 劉翼飛 攝
“織音1953這個名字深具匠心,‘織’致敬石家莊第一棉紡織廠及華北紡織工業基地;‘音’呼應石家莊‘元曲故里’歷史底蘊,緊扣搖滾音樂的現代脈搏;‘1953’則銘記‘一五’計劃開局之年與棉紡廠誕生之始,標志著石家莊工業發展的起點。”“織音1953”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完美復原歷史質感,項目團隊專程赴山西、山東尋找相匹配的舊磚,工匠師傅用“繡花功夫”鋪貼每一塊磚瓦。其中平衡“保護”與“活化”是最大挑戰?!拔覀儑栏褡裱夼f如舊’原則,加固結構、清理修繕而非推倒重來。那些巨大的天窗、運輸棉包的滑軌,都原樣保留并融入新功能?!彼钢惶幱膳f除塵設備改造的景觀裝置說,“這些細節,讓歷史可觸可感。”
記者來到了石家莊紡織展覽館,許多市民在此參觀,了解石家莊那段輝煌的紡織史。20 世紀 50 年代,當機器的轟鳴聲在石家莊和平路沿線響起,棉紡織廠便開啟了它輝煌的篇章。這里曾是華北地區紡織工業的核心地帶,宛如一顆強勁的心臟,為區域的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市民正在石家莊紡織展覽館內進行參觀。 河北經濟日報實習生 劉翼飛 攝
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石家莊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調整,棉紡廠逐漸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曾經繁忙的生產場景成為歷史的記憶。
如何讓歷史遺產在保護傳承中煥新,是提升城市魅力的關鍵之舉。近年來,石家莊市委、市政府謀劃實施了“6+2+2”城市更新行動,其中對棉一、棉二等老舊工業廠區的更新改造成為重點工程。在這場城市更新的浪潮中,“織音 1953”文化藝術園區應運而生。通過對老廠房的精心保護和改造,在保留其原有工業風貌的基礎上,注入了新的文化、藝術和時尚元素。這里成為集文化傳承、藝術體驗、潮流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實現了工業遺存與文旅產業的完美融合。
市民正在石家莊紡織展覽館內進行參觀。 河北經濟日報實習生 劉翼飛 攝
工業遺存的“蝶變”同樣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灌溉。在這場城市更新的征程中,工行河北省分行充分發揮了金融專業優勢,為“織音 1953”園區建設運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織音1953項目初期建設投入6.5億元,它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對施工質量、工藝、材料的要求極高,資金保障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惫ば锌椧?953項目專班負責人指著滿桌的設計圖紙說道。
為保障歷史建筑“活”起來、煥新生,工行石家莊分行第一時間成立織音1953項目專班,深度參與一期規劃建設,從遺址拆建評估到融資方案設計,為織音1953項目發放文旅產業提升改造項目貸款2.5億元,貸款金額占項目總投資近四成。
河北工業遺產“煥新地圖” 從單點突破到集群共振
織音1953的成功并非孤例。放眼河北,一場以文化創意激活工業遺產的實踐正在多點開花,形成一股強勁的“煥新浪潮”。
唐山“啟心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 資料圖
在唐山啟新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高達34米的巨型水泥倉筒巍然聳立,內部被改造為別具一格的美術館、書吧和咖啡館,這個中國近代工業搖籃啟新水泥廠,如今已然成為唐山新崛起的文化地標。市民趙先生帶著孩子參觀后感慨:“在水泥筒倉里看書喝咖啡,這種體驗太獨特了!孩子也第一次直觀了解了唐山‘北方瓷都’之外的另一面工業輝煌?!?/p>
在邯鄲棉三老廠區“城市記憶”項目,邯鄲國棉三廠的老廠房被賦予新生命。棉三廠老職工王大爺?;貋礤迯潱骸皺C器聲沒了,但看著老廠房里孩子們在看書、年輕人搞活動,心里反而踏實了,廠子的魂兒還在?!边@里沒有大規模商業開發,而是聚焦社區營造與文化浸潤。舊車間成了社區圖書館、小劇場和手工藝傳習所。
記者了解到,河北工業遺產改造呈現多元化路徑。有的側重高端商業與潮流文化,有的深耕社區服務與歷史教育,有的探索藝術與設計聚合。核心在于精準定位,深挖本地基因,避免同質化,讓工業遺產真正融入現代城市肌理和市民生活。
“工業遺產不是化石,它是城市記憶的實體化,等待被時代重新激活?!惫┍硎?,“‘織音1953’園區對此特別策劃了棉酷市集、soulmate宿藝藝術展、HBD河北國際街舞大賽、電聲樂隊演出。未來,我們還會不斷引入先鋒業態,就是要讓這里365天都有新鮮事,成為城市生活的‘創意發生器’?!?/p>
“織音1953”園區引入先鋒業態,策劃了多場展覽演出。 河北經濟日報實習生 劉翼飛 攝
河北省工信廳最新數據顯示,河北省工業遺產名單已有超過20處。如今多地已開展啟動保護性開發項目,總投資額逾50億元。河北這片曾以鋼與火鍛造輝煌的土地,正以文化為熔爐,將厚重的工業遺產鍛造成面向未來的城市新名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