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客戶端報道 地處冀南地區的邢臺南宮,抗日戰爭時期曾是中共冀魯豫邊區省委所在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如今,當地錨定產業、生態、文化、民生等共進發展圖景,書寫著新時代的歷史答卷。
這里是位于邢臺南宮的八路軍129師東進抗日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八路軍129師抽調兵力組建東進抗日游擊縱隊于1938年2月8日進駐南宮縣城,以南宮為基礎,向四周各縣擴展,冀南抗日根據地覆蓋了如今邢臺大部以及邯鄲、衡水的部分地區。抗日戰爭期間,根據地軍民與敵人進行了大小戰斗13000余次,斃傷日軍12000余人、偽軍29000余人。
1944年5月,冀南根據地與原冀魯豫根據地合并,成立了中共中央冀魯豫分局和新的冀魯豫軍區,進一步壯大了抗日武裝力量。
南宮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現存紅色舊址15處,黨的十八大以來,南宮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打造冀南紅色研學觀摩項目,2024年共吸引了360多所學校、310家省市縣機關、20余萬人次前來開展實地思政課、研學游等活動。
邢臺市南宮中學教師 杜立瑋:
看到了革命先輩們這種在艱苦條件下不懈奮斗的精神,我也希望把這種精神帶給我的學生,讓這種紅色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八十多年來,南宮的織機噠噠聲從未停歇,從抗戰時期家家戶戶紡線織布支援前線,延續至今,在羊絨產業的飛針走線中,煥發出新的蓬勃活力。2024年羊絨服裝服飾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到140億元,帶動4萬余人就業。
南宮市在夯實傳統產業優勢的同時,鄉村振興也在扎實推進,當地大力發展特色黃韭產業,年產值達2億元,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邢臺南宮市北胡街道小關家莊村黨支部書記 關元成:
我們合作社流轉了500多畝地,我們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種植黃韭,和種植普通農作物相比,每畝地能增收1萬多元。
經濟在發展,民生也在不斷改善。這幾年,南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逐年增高,老舊小區改造等惠民工程扎實推進,圍繞居民生活需求周邊配套設施在不斷完善,越來越多居民感受到了"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新生活。
邢臺南宮市民 高樂樂:
你看這房子也新了,地面也平了,綠地也多了,這周邊診所、學校、商店也比較多,想去哪兒呢,十幾分鐘也到了,可方便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