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王鐵軍 劉力萍)記者近日從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四五”以來,河北省持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累計完成草原治理面積263萬畝,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趨勢,草原生態系統穩定性及新質生產力顯著提升。其中,察汗淖爾流域已完成治理29.15萬畝,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27萬畝的規劃目標,實現了從“鹽堿白”到“生態綠”的生態蝶變。
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風吹草低見牛羊景象再現。王鐵軍 攝
河北省草原總面積2845.00萬畝,其中,天然草原面積為2829.67萬畝,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地區,張家口、承德、保定三地草原占全省草原總面積的84%。截至2023年底,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70.55%,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科學規劃引領,筑牢法治根基。河北將草原治理作為“三北”工程攻堅戰的核心內容,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重點輔助”原則,以維護草原生態功能為核心,強化制度規劃先行。先后制定印發《關于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構筑生態安全屏障的意見》《關于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河北省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為草原保護建設提供根本遵循。同時,《關于加強張家口承德地區草原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決定》《張家口市禁牧條例》《承德市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條例》等法規相繼出臺,填補了河北省草原地方性法規空白,為草原保護利用、生態改善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構筑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加強生態治理,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王鐵軍 攝
多措并舉治理,生態效益凸顯。河北堅持自然恢復與工程治理相結合,高標準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和“雙重”(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國家重點項目,年均修復治理草原超50萬畝。通過嚴格落實禁牧休牧、天然草原改良、沙化土地人工種草等措施,促進草原休養生息。同時,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毀草開墾、亂采濫挖、非法占用草原等違法行為,并運用草原變化圖斑判讀與地面核查相結合的方式,確保草原資源安全。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成效顯著,機構改革以來未發生等級以上草原火災,年均防治草原鼠蟲害400萬—500萬畝,實現了“不爆發、不成災”的目標。
經過系統治理,“三北”工程任務區草原植被快速恢復,首都“兩區”(水源涵養功能區、生態環境支撐區)功能持續鞏固,全省草原生態質量和生態功能明顯改善,為筑牢京津冀綠色生態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累計完成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688萬畝。
科技產業賦能,探索發展新路。河北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草產業發展。引進培育高蛋白牧草品種,推廣免耕播種、平衡施肥等先進技術,在適宜地區合理發展人工飼草基地,探索建立了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合作社緊密協作的“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草種基地發展新模式。采取切根、補播、圍欄封育等梯度化治理措施,推廣人工種草、草地改良、綠色防控等實用技術,精準修復生態系統,豐富生物多樣性。目前,牧草良種繁育面積達1.8萬畝,年草種產量約200噸。此外,積極培育草原文化旅游新業態,發展景觀草業、體驗草業、特色民俗等,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開辟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新路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