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韓森 賈明帥)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5年上半年全國找礦突破成果,全國新發現礦產地38處,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三成。在這份“國家找礦進展清單”中,重要礦種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河北省地礦局地質四隊承擔的鈷礦勘查成果入選典型案例。

河北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經驗交流會現場。陳曉雨 攝
該項目位于承德市隆化縣大烏蘇南溝礦區,新增鈷資源量2.7萬噸,達到大型規模。這一突破不僅極大提升了河北省鈷資源儲備,也為全國戰略性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探索出可復制的“河北路徑”。
鈷是國家重點緊缺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新能源電池、航天合金、高端制造等關鍵領域不可替代的金屬,被譽為“工業味精”和“新能源命脈”。當前,全球鈷資源主要集中在非洲少數國家,我國鈷礦對外依存度超過90%。保障鈷資源安全,是“十四五”時期找礦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在這項由河北省地礦局地質四隊承擔的找礦工作中,通過深入開展伴生鈷資源再評價與綜合利用研究,成功釋放出2.7萬噸鈷資源,極大提升了河北省乃至全國的鈷資源儲備能力。
此次找礦突破,由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大力支持,河北省地礦局地質四隊聯合自然資源部戰略性礦產綜合利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共同搭建“冀北礦產綜合利用研究平臺”,對隆化縣大烏蘇南溝礦區開展全流程技術攻關。團隊通過系統實驗,實現了河北省首次伴生鈷高效富集技術突破,并在選礦工藝上取得關鍵性進展。這不僅成功“盤活”了鐵礦中的鈷資源,更為我國伴生礦產綜合利用提供了“河北方案”和“地質樣本”。
河北省地礦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緊緊圍繞“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目標任務,統籌全局技術力量,持續發力戰略性關鍵礦產勘查,不斷提升基礎地質工作水平與科技攻關能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