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苗苗
盛夏七月,河北農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成績單:河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864.6億元,同比增長3.4%。夏糧總產量達1530.94萬噸(306.19億斤),創歷史新高;夏糧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繼續保持“三增長”,單產躍居全國第3位。
透過農業這扇窗,一幅穩產增效、科技賦能、區域協同發展的河北經濟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郭進考(中)與專家組成員觀察小麥長勢情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富心迪 攝
糧倉滿盈 筑牢農業“壓艙石”
今年6月,邯鄲市大名縣金灘鎮石家寨村傳來振奮人心的喜訊——“馬蘭1號”小麥以平均畝產866.27公斤的優異成績,刷新了河北省小麥的單產紀錄。
“良種良法相配套,小麥高產才有底氣。”河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郭進考強調,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四新”融合發力,是提升糧食單產的關鍵。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季,“夏糧豐收,全年主動”。河北圍繞小麥產業,強化新品種選育,有效促進小麥品質提升和產能提高,培育出“馬蘭1號”“衡麥30”等節水高產小麥品種,以及“冀麥U68”“藁優5766”等一批品質性狀優良、適應性強的強筋小麥品種,為豐收奠定了堅實的良種基礎。
為將“豐收在田”轉化為“豐收在手”,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制定《2025年全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實施方案》,組織百余名省級產業體系專家開展“一對一”包縣指導和培訓,牽頭創建省級單產提升示范田。同時,聯合千余名市縣技術骨干、4.5萬名村級農技員,開展全過程、全環節聯合攻關指導,確保合理密植、水肥一體化、精準整地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地見效。
今年我省“三夏”生產,從部署到落實,不僅搶早一步,而且措施更實、更細。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氣象局等單位,提前組建“三夏”生產工作專班,研究服務保障舉措,指導各地周密部署。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適期播種,全省調度200萬臺小麥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玉米播種機、秸稈還田機等農業機械投入作業。
上半年河北經濟運行數據顯示,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夏糧播種面積2286.4千公頃,增長0.4%;畝產446.4公斤,增長0.7%;總產量1530.9萬噸,增長1.2%。
夏糧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效發揮了農業“基本盤”“壓艙石”的戰略作用。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二級調研員董海岳介紹,河北省將持續加力,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貢獻河北力量。
張北縣郝家營鄉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內的蔬菜大棚。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苗苗 攝
菜籃豐盛 延伸富民產業鏈
“米袋子”“菜籃子”關乎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也影響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成色。在裝足“米袋子”的同時,河北“菜籃子”品種也更加豐富多樣。
走進曲周縣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智能溫室里環境監測數據實時跳動,自動化播種設備高效運轉。“短短5秒鐘,就能生產一盤可育72株辣椒苗的穴盤。”操作員范秀英介紹,過去20人8小時的工作量,現在5人1小時即可完成,且出苗率提升20%。
在張家口張北縣,“壩上蔬菜”聲名遠播。當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瞄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積極創建特色農業品牌。今年前6月,張家口市蔬菜播種面積為114.47萬畝,蔬菜(含食用菌)產量21.39萬噸。
今年上半年,河北各地加大生產指導,強化產銷對接,保障了市場穩定供應。蔬菜總產量1724.6萬噸,增長2.9%;園林水果總產量64.1萬噸,增長3.2%。
肉蛋奶是畜牧業生產的主要產品,也是百姓“菜籃子”供應的重點。今年上半年,河北畜牧業生產穩中向好。豬牛羊禽肉產量258.9萬噸,同比增長2.0%。禽蛋產量194.9萬噸,增長2.5%。牛奶產量293.7萬噸。
河北統籌抓好菜肉蛋奶等“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依托優勢產業,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強化科技支撐、實施品牌驅動,全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2025年河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會現場。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攝
今年5月,以“聚勢賦能,興業河北——共筑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新未來”為主題的2025年河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會在邢臺市舉行。邢臺市建成高標準農田724萬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450萬噸以上,培育出19個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024年,邢臺食品加工產業產值突破900億元,帶動98萬農戶增收致富。
延長產業鏈,讓“土特產”升級為“精品貨”,邢臺是河北農業現代化的生動縮影。河北聚焦糧油、果蔬、畜禽等6大主導產業,推動初加工與精深加工協同發展:邢臺以玉米、小麥深加工為標桿,實現一粒玉米衍生80余種產品、一粒小麥轉化700余種商品;保定依托“冰柿產業”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種植、加工、文旅全鏈條發展模式。目前,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年營業收入超68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2.4:1,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的步伐愈發穩健。
第六屆中國?北方農業(蔬菜)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展示的蔬菜新品種。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苗苗 攝
協同聚力 叫響“河北凈菜”品牌
6月9日,2025年第六屆中國?北方農業(蔬菜)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石家莊市召開。大會引進示范中國農科院蔬菜新成果140余種,設立示范成果專區和3個科技示范基地。石家莊市農業農村局與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簽約,中國農業科學院(設施)蔬菜產業、肉牛產業、蛋產業(鵪鶉)專家團石家莊工作站同步授牌,有力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我們積極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京津冀農業科技成果示范與應用平臺,形成‘京津研發、河北中試、就地轉化、率先推廣’模式,有效促成了蔬菜科技成果與生產、加工、流通企業的深度合作,為京津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院長梁勝軍介紹。
今年以來,京冀兩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持續深化合作,圍繞優質小麥發展和周年糧食高產攻關多次對接。近日,雙方簽署《京冀合作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聯合攻關框架協議》,將在四大核心領域深化合作,合力打造區域糧食單產提升樣板田。兩地以周年糧食高效生產為目標,帶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一年兩季協同,實現技術轉化落地,取得惠及兩地農戶的雙倍推廣示范效果。
河北凈菜加工車間。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搭建的橋梁,促進了京冀資源互補、科技聯動與模式創新。隨著雙方農業技術合作不斷深化,區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持續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發揮更大作用。
河北持續推進“河北凈菜”進京工程,目前河北蔬菜占北京市場份額超40%,穩居北京蔬菜供應第一大省地位。河北創建衡滄高品質蔬菜示范區,制定推廣“饒陽番茄”“肅寧圓茄”等10種高品質蔬菜指標體系;與北京市共建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158家、面積10.3萬畝,年生產能力50萬噸;建設100家凈菜示范基地,提升產業化水平,叫響了優質綠色、安全放心的“河北凈菜”品牌,為京津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上半年,河北農業的“穩”與“進”,為全省經濟大盤注入堅實底氣。未來,燕趙大地將以科技之光點亮農業強省之路,以“糧倉滿、果蔬豐、協同進”的昂揚姿態,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