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波輕漾的池塘中,一只白鷺掠過水面,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眼前的美景讓人很難想象,這片16萬平方米的生態水域曾是秦皇島港昔日的礦石堆場。如今,含煤污水經三級沉淀池逐級凈化,化作滋養荷花的清流。
不遠處,23米高的防風網環抱煤炭堆場,智能灑水車、吸塵車與卸車機、堆料機、取料機等設備同步運轉,作業現場清潔有序,顛覆了人們對煤碼頭的傳統印象。
這場智慧綠色變革在河北港口集團重組成立后加速推進。

含煤污水經過凈化后,滋養池塘中的荷花,不遠處,煤炭整齊堆放。
“改變的關鍵在于破解港口冬季抑塵難題。”河北港口集團秦港股份“雙創”辦公室經理張憲輝告訴記者,秦皇島港干散貨碼頭核心業務為煤炭裝卸,承擔我國“北煤南運”重要樞紐職能,近年來,通過“科技+管理”構建抑塵網絡,實現卸堆取裝全過程治理,讓“運煤不見煤”成為現實。
在最容易起煙塵的煤炭卸車作業環節,秦港股份創新采用“五步抑塵法”,通過進車自動噴淋、干霧抑塵等,實現全流程清潔無塵。煤炭完成卸車后,通過封閉式皮帶廊道抵達堆場,濕式除塵系統全時段運行。
“近兩年,潔凈的空氣已成為港口的日常,秦皇島港區PM2.5和PM10年均值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張憲輝說。

干凈整潔的秦皇島港煤碼頭。
水資源循環利用也盡顯生態巧思。為防止降雨與煤混合形成的煤水入海,港區除配備污水處理廠外,還首創移動式壓濾系統,建立堆場水循環系統,科學收集、處理、回用港內各類污水,實現水資源良性循環。2024年,集團港口海域水質年平均結果優良率達到100%,秦皇島港和曹妃甸港區海水水質達到一類標準,優于國家規定的港口水域四類水質標準。
綠色基因深植港口血脈,綠色運輸體系也在“三港四區”不斷革新。

“秦港28”是環渤海港口首艘混合動力拖輪。
在秦皇島港東港區,我國首臺由內燃機車改造的大功率純電動機車——新能源1號機車沿著鐵軌駛向鐵路站場,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2噸;不遠處的海面上,環渤海港口首艘混合動力拖輪——“秦港28”正牽引貨輪靠泊,每年可減少柴油使用量約113.4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355噸。
在唐山港京唐港區,以大宗散貨綠色運輸能力提升為核心,“百公里零排放綠色運輸生態圈”每日減少燃油燃氣車輛約550輛次,年減排二氧化碳約5000噸。
黃驊港打造至山西原平長距離換電綠色運輸通道,成為全國首條新能源重卡省際干線;打造黃驊港至武安至長治“雙能源”綠色運輸通道,即電動重卡和氫能源重卡并行,成為全國距離最長的新能源重卡省際干線。

在黃驊港換電站,最快5分鐘就能為電動重卡換好電池。
“以前都說電車不適合跑長途,充一次電好幾個小時,現在換電比加油還快,進換電站最快5分鐘就換好電池,而且所有成本算下來,比油車至少便宜兩成。”貨車司機張師傅常年在黃驊港至長冶線跑運輸,如今,650公里的“長黃干線”沿線建設了7座智能新能源電動重卡充換電站,5-8分鐘極速換電。開上電車的張師傅身上沒了柴油味兒,而且去程運送鐵礦石到武安、回程運輸煤炭到港口的“鐘擺式”運輸模式提升了運輸效率,進一步降低了運輸成本。
從港區到運輸通道,都見證著河北港口轉型升級的綠色躍遷——截至2025年上半年,河北港口集團11家碼頭公司被評為“四星級”以上綠色港口,實現專業化碼頭“四星級”以上綠色港口全覆蓋,成為全國綠色港口數量最多的企業。秦皇島港煤三期、煤四期及擴容碼頭、煤五期碼頭獲評全國首家“五星級”綠色港區。
技術革新不僅帶來顯著的生態環境效益,更激活了港口發展新動能。
7月15日,曹妃甸港區40萬噸礦石碼頭,無人堆料機、取料機沿著智能策略規劃的路線堆取作業,橋式抓斗卸船機高效運轉,一派繁忙景象,而發出指令的“智慧大腦”則在千米之外的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調度集控中心。

在河北港口集團曹港礦石碼頭調度集控中心,工作人員遠程控制機械作業。
“卸船機司機現在可以在集控中心遠程操控卸船機,我們通過激光掃描儀實時掃描船艙、貨物和抓斗,生成自動抓取策略,利用抓斗閉環防搖算法,實現了卸船機自動作業。”曹妃甸港礦石碼頭公司電氣技術員劉勝林告訴記者,這是國內首個由企業職工完全自主研發的卸船機自動化系統,相比其他港口外委建設的模式,成本低至二成,直接節約成本2100余萬元,為我國港口自動化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同樣的智慧故事在京唐港區上演。25號集裝箱泊位“智慧大腦”統籌調度,自動化作業使設備操作人員減少75%;國內首臺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投入使用,相比傳統單小車岸橋效率提升50%,創造了新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創建干散貨智慧港口,秦皇島港區推進設備全流程一體化改造,卸車機、堆料機、取料機、裝船機等設備遠程操控,“數字孿生+智能決策”技術構建智慧化場景,實現作業流程所有單機一鍵啟動。

秦皇島港東港區綠意盎然。
“集團積極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以‘增綠’促‘增效’,不斷提升降碳、治污科技支撐能力,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應用,以數字技術賦能港口向智慧綠色迭代升級。”河北港口集團科技和信息化部經理董明全表示,目前,該集團累計申請專利68項,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港口建設全面提速,一批涉及高低軌衛星通信、多模態信息融合感知等領域的新技術新設備在各港區陸續投入應用。
從智慧賦能到綠色躍升,這場立足技術突破的綠色革命,繪就了傳統碼頭的煥新圖鑒,為港口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河港樣本”。
撰 稿:李代姣
編 導:張嘉琪
出 鏡:張嘉琪
攝 像:王守一 武佩劍 祖 迪
剪 輯:王守一
統 籌:王震軍
海 報:段維佳
鳴 謝:
河北港口集團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