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省扎實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越來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目前,全省評選的省級"美麗河湖"總數已達26個。
今天起(7月22日),本臺推出全媒體系列報道《沿著河湖看河北》,多路記者帶您行走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從"老地方"看"新變化",在"新地點"訪"新成果"。首篇,讓我們從一次特殊的"家訪",探尋滹沱河的"活力密碼"。

本臺記者 丁露彤:
我現在是在滹沱河上游的綿蔓河濕地,今天,我要和太行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家訪"。今天的這位主人公是一位"老寶寶",前些天,因為年老體弱,不小心被撞傷了。哎,我說的其實是一只老年黑鸛!

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 高玉喜:
這只鳥被行唐縣公安局送來的時候,站都站不穩,獸醫檢查推測它應該是撞傷,沒辦法覓食,無法飛行,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它已經完全康復。于是我們把它放回到了野外,還是心里不放心,今天過來看看它怎么樣。

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 高玉喜:
哎!你看就是它!就在那兒呢。我先錄個視頻,好,狀態還不錯,這回咱就放心了。
綿蔓河濕地水草豐沛、魚蝦肥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的核心棲息地,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原本每年都要遷徙的黑鸛,已經成為了這里的"常住居民"。讓觀測人員激動的是,他們曾經救助后失聯兩年的黑鸛"靜靜",居然帶著娃現身了!

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 高玉喜:
特別驚喜,特別好辨認,它腦袋后部有一撮羽毛是翹起來的。
五年前,觀測團隊撿到"靜靜"的時候,它還是一只幼鳥,當時腦后傷得很嚴重,經過工作人員十個月的精心呵護,治愈后放歸自然。根據三年的環志監測,"靜靜"最遠飛到了保定淶源,后來環志信號中斷,與"靜靜"失聯,直到這次"偶遇",原來它一直沒有飛遠,還在這兒繁育了后代。

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 高玉喜:
黑鸛對生態環境要求特別高,它必須在清澈的水質里覓食,而且必須得有小魚小蝦滿足它的覓食要求,這個濕地正好滿足它的棲息環境的要求。我們從2019年開始對黑鸛進行監測,對部分受傷的黑鸛安裝了定位跟蹤器,經過這么多年的監測發現,這些黑鸛從候鳥變成了留鳥,成了我們當地的正兒八經的"居民"。

本臺記者 丁露彤:
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黑鸛種群,滹沱河流域的黑鸛已經從去年的100多只突破了200只。而且到了候鳥遷徙季,這里停留的鳥類還會有像鴛鴦、青頭潛鴨等200多種,數量能達到數百萬只。可以說,鳥兒們在用自己的翅膀為滹沱河的生態點贊。我現在在的這里就是鳥兒們的網紅打卡地一一曉月湖濕地,今年5月份,這里完成了新一輪的改造提升,百公里生態親水岸線再添新景。
把時間線拉長,持續多年的滹沱河生態"成績單"更為亮眼:2018年至今,兩岸新增綠地1萬多公頃,植被覆蓋度提升至63%以上;生態水面達2千多公頃;沿線地下水位平均回升4.9米。水清岸綠的生態底色之上,這條復蘇的母親河正在解鎖全新的"活力密碼"。
一灣碧水,兩岸繁華,賽博朋克風的學府橋、一席難求的露營基地、火爆出圈的搖滾音樂節、浪漫詩意的熱氣球嘉年華……豐富的文旅樣態為石家莊打開綠色發展新空間。

本臺記者 丁露彤:
智慧農場、四季采摘、木屋民宿……在滹沱河畔的塔元莊村,"慢生活"被玩出了新花樣。

游客:
沒想到這個火龍果在咱們這邊也能采摘。特別好玩,特別新鮮。

河北塔元莊同福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農樂部經理 司躍騰:
我們因地制宜,依托滹沱河大力發展鄉村游、農業游和休閑游,讓游客能更長時間地停留在塔元莊,今年以來,我們游客的接待總量已經超過了30萬人次。

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 馬彬:
滹沱河不僅成為石家莊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更成為京津等周邊城市短途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我們通過加強污水處理廠排水管控、強化河流沿線水質監測等措施,推動滹沱河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本臺記者 丁露彤:
沿著河湖看河北。山水相依、飛羽靈動,滹沱河不僅蝶變為一條景觀帶、生態帶,更是石家莊市構筑"擁河發展"經濟帶的重要生態支撐。城市新興功能向沿線聚集,沿河城市發展框架日新月異,這條石家莊的"母親河",正在成為城市生長的"新軸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