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張藝騰)相約未來,共赴雄安。近日,來自央媒新媒體及短視頻平臺的記者走進雄安新區,實地探訪雄安建設的多元實踐。從“一張圖”到建起“一座城”,雄安實現了從藍圖到實景的現實蝶變,一座肩負國家使命的現代化城市在這里拔節生長、蓬勃發展。
2017年,河北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對外公布。8年間,這座“未來之城”發展怎樣?登上“雄安之眼”俯瞰全城,在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領略現代建筑美學;中央綠谷公園融林帶水系于一體,形成寬闊城市綠廊;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雄安宣武醫院為高質量建設雄安提供強有力醫療保障;北京四中雄安校區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打造標桿案例……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科技人文,雄安新區的每個角落都值得細細品味。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開發面積覆蓋近203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達5395萬平方米,4963棟樓宇拔地而起。新建道路804公里,地下管廊160公里、水利堤壩328公里。目前,雄安新區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
俯瞰雄安新區建設現場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協同發展掀開壯麗新篇。城疏解承接區、支撐服務疏解產業配套區、安置居住服務區三個片區加快配置、融合發展;形態開發、功能開發、平臺開發三大開發同步推進;綜合承載、要素集聚、自我發展三個能力不斷增強。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工作人員劉仙洲告訴記者,“我留在這兒其實就是建設自己的家鄉。”截至目前,中國星網正式遷駐辦公,中國中化總部已竣工備案,中國華能總部正履行竣備手續。中礦總部、首批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醫院加快建設。
未來城市樣板,智慧交通織就綠色通途。集地下高速鐵路與市政配套設施于一體的“城市動脈”——全長約24.838公里的東西軸線串聯起地上道路與綠化景觀帶。地表之下,智慧物流網絡、立體交通系統、綜合管廊等工程有序鋪展,“一座雄安三座城”的立體空間格局正在構建。雄安正以地下空間與地上建設規模等同的創新實踐,重塑城市發展范式。
生態明珠幻彩,白洋淀奏響生命禮贊。置身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國家5A級旅游景區白洋淀,湖光山色盡收眼底。10平方公里開闊水面的白洋淀燕南堤碧波蕩漾,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場景。48.1萬畝秀林蔓延,296種候鳥翩躚鳴唱,森林覆蓋率從11%升至35%。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宋小剛說:“現在形成了船在水中游,水在城中游,城在綠中坐,人在畫中行的優美場景。”
國家5A級旅游景區安新白洋淀景區
梧桐引鳳來,全球英才共筑創新高地。作為中國氣象局青年專家下基層的首批專家,雄安大氣邊界層重點開發實驗室首席專家陳軍明告訴記者,“雄安開放的政策,對人才的重視,對創新的渴望,讓我在這兒工作非常有成就感。”據了解,雄安新區對高端人才實行“特崗特薪”,給予頂尖科學家千萬級科研經費,優秀應屆畢業生求職應聘、研學游學、參加創新創業賽事可免費入住“人才驛站”,入職后5年內每月可獲最高3000元生活補貼。
科創雨林崛起,創新引擎全速啟航。“雄安對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在本地就能獲得很好的算力資源。”AI機器人公司梅卡曼德創始人邵天蘭說。截至目前,31棟主題樓宇已匯聚665家高新企業。從量子通信到智能建造,從生物科技到數字經濟,創新的基因,正在這篇熱土上裂變生長。
“未來之城”,有效減負全面覆蓋社會民生。雄安新區制定50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雄安一卡通”發卡量已超過59.5萬張,步行15分鐘內即可享受多業態全方位的生活服務。27家職能部門和企事業單位,824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209項資質資格互認,212項京雄政務服務實現“同城化”辦理。“我愿意待在這里,因為這里有成就,有夢想。”中化學中科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皓說。
“千年大計”繪藍圖,智慧宜居的雄安展露眼前。從規劃藍圖到生根落地,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林立的塔吊間徐徐展開。從“未來之城”的藍圖繪就,到“新增長極”的活力迸發,雄安正在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地標。
鳴謝:河北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
中國青年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