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區人民法院、海港區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發布秦皇島全市首份《長城文物司法保護令》,以法治手段嚴厲打擊文物破壞行為,同時推動建立“司法+行政+社會”協同保護機制,筑牢長城保護法治屏障。
2022年5月,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區人民法院專門設立了長城文化保護人民法庭,法庭集中管轄秦皇島全市轄區范圍內的涉長城文化資源和長城保護的一審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法庭成立以來,起草了兩份關于長城保護的司法建議,并審理九門口長城券門涂污案、界嶺口長城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等有影響的典型案件,將長城司法保護推進到新階段。
2022年10月,法庭受理了首件跨區域集中管轄的侵害長城本體損害賠償案件,這起案件也是由文物和長城保護專家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的首起案件。法庭經審理認定,被告朱某某在九門口長城券門城墻涂污文字行為破壞了長城歷史及環境風貌的自然性、原始性、完整性,損害了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權益和精神文化權益,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于是當庭宣判被告朱某某支付長城修復費用,在全國性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此案入選河北省法院2023年“十大典型案例”。
2024年11月20日,法庭受理了開發區檢察院提起的長城保護范圍內堆放生活垃圾行政公益訴訟案,督促相關部門履責并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筑牢長城生態保護司法屏障。
法庭還在板廠峪、花廠峪、桃林口、界嶺口四處秦皇島長城重點區段建立法官工作站,實現長城司法保護力量對全市范圍內長城文化資源的有效輻射并聯合山海關區人民檢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旅游和文化廣電局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長城保護司法聯席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合力構建長城文化保護專業立體環線。法庭結合秦皇島市重點打造十個最美長城村落及山海關區打造“長城人家特色文化主題村落”系列活動,推出一系列助力鄉村振興,優化提升旅游環境的司法服務舉措。
(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